了。”但转念想起杨昊之,心中对杨晟之的好感不由减了三分,将他的文章随手放置一旁,对吴其芳笑道:“不愧是解元,果然做得一手好文章!”吴其芳满面含笑,忙起身拱手谢了。
众人饮宴完毕,梅海泉一时动了雅兴,道:“聚英馆后头有一处灵台山,如今山脚底下的桂花都开了,不如一同去赏玩一回。”众人听闻无有不应,众星捧月般簇着梅海泉出了聚英馆。待到灵台山下,果见一林子的桂花尽数开放,香气袭人,景致幽静,众人赞不绝口。
梅海泉回头笑道:“每年本官都要携家眷到此处赏桂花游玩,尤其中秋月明之夜,在桂树下把盏,也是极有古风的雅事。”又指着旁边一处顽石道:“总想在上头为这林子题字,诸位说说该题什么字好?”
此言一出,众人七嘴八舌议论开来,都想在巡抚大人面前争脸,故而均搜肠刮肚的卖弄,有说:“宋之问有诗云‘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此处应题‘天香林’才是。”有说:“唐代张九龄曾作诗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题‘桂皎’方佳。”有说题‘小蟾宫’的,又有说题‘月下仙’的,种种名色不一。梅海泉听了捻须微笑不语。
忽听有一极清亮的嗓音道:“宋代女诗人朱淑真有《木犀》一诗,借花喻人。诗云‘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伊忙。一支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此诗虽为女子所作,但首联‘弹压西风压众芳’竟有不输于黄巢咏菊‘我花开后百花杀’的霸气。桂花也本应如此,否则也便不会有‘蟾宫折桂’典故了。”一番话说得抑扬顿挫,言谈轩然,梅海泉定睛一望,见说话的人是吴其芳,便笑道:“那依你看此处该题什么字?”
吴其芳道:“不如题‘弹风擅芳’,应第一句古意,也尽得桂树之姿。”
梅海泉道:“还是取了巧,容易了些。再做一首诗来。”
吴其芳满腹书香,早有意在姨丈崭露头角,梅海泉这一句话正撞在他心坎上,低头一想,早已吟成四句,念道:“长沟流月桂影斜,静夜添香入万家。众花不堪西风凛,独然一支展芳华。”
梅海泉听罢微微点头,众人见梅海泉面带笑容,忙跟纷纷应和,轰然叫好。又有人忙不迭凑上前吟诵自己适才做出的诗作,一时之间好不热闹。
众人忙在梅海泉面前卖弄,将杨晟之挤到了外头。杨晟之本不擅诗词歌赋,再加之清楚自己大哥所做的龌龊之事,心知梅海泉不会看重自己,便一个人慢慢在后头走,抱着闲情逸致看起景色来。如今他中了举,在家中已是扬眉吐气,待自立门户出去,便是应了心愿。但想到婉玉如今入了梅家,与自己只怕是无缘了,心里又一阵烦恼沉痛。
走着走着,前方忽见一座寺庙,众人跟在梅海泉身后纷纷涌了进去。杨晟之生性不爱凑热闹,只站在院中等候。一扭头便瞧见有个丫鬟从月亮门边上闪过,依稀看着像是怡人,不由心中一动,跟着走了上去,进了后院,只见廊下站着个眉目如画的绿衣女郎正逗弄一只猫咪,细一瞧正是婉玉无疑了!
杨晟之大喜,强按着心头激动走上前,唤了一声道:“婉妹妹。”
婉玉冷不防被人一唤不由吃了一吓,扭头一看是杨晟之又是一惊,恐被母亲看见,忙一拽他袖子,带他到了房后无人处,方才问道:“你怎到这儿来了?”见杨晟之面上神色不同以往,因笑道:“还未恭贺晟哥哥高中呢!”
杨晟之笑道:“还是托妹妹的福,临走时送我几部稿子,看了受益颇多。”又抬腿露出鞋道:“科考那几日均是穿着妹妹的鞋考试的,果然有了好彩头,妹妹真好似我的福将了。”
婉玉笑道:“这话说的,好像你高中倒是我的功劳了。”说完见杨晟之目光灼灼盯着自己,面上不由一红,低了头道:“我该赶紧回去了,待会子丫鬟要过来找了。”说着便要往前走,冷不防杨晟之一把拽了她的胳膊,道:“妹妹,有一番话……我知道本不该讲的,也不应妄想,但在心里憋久了却又不得不跟你说……”
婉玉心里登时怦怦跳了起来,也不敢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