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不是儿媳偏驳,姜棠她并不比别人差什么,若真说差,只是差在有一双不疼她的爹娘。”
郑氏委婉道:“可这家世,便是最重要的。”
陆锦瑶见劝不动,也不再劝,兴许她到了郑氏这样的年纪,也会这样想。
毕竟郑氏不止有顾见山一个儿子。
很快,郑氏就不再关心姜棠,转而问起了昭哥儿和顾见舟。
陆锦瑶一一答了:“昭哥儿长胖了不少,母亲这阵子忙,有日子没见昭哥儿了,明儿我抱他到正院给您请安。见舟那边还是上次写的信,信中说一切都好,就是不知何时能回来。”
去年治水,已初见成效,只是长年累月积下的事,也不是几个月就能好的。
顾见舟还得在滇南待上一阵。
郑氏点了点头,眼中有些喜色,“也好,明儿我去看昭哥儿吧,他还小,现在都有蚊虫了,还是在宴几堂稳妥。”
顾见舟留在滇南也正好,幼子离开侯府了,顾见舟的能力越大,越不会出事。
陆锦瑶应了声是,这边又说了几句话,才离开正院。
只不过这次没有遇见韩氏。
顾见山虽不在侯府,可仍是朝中重臣,渐渐地,要和姜棠订亲的事传到众人耳中。
虽然很多人不知姜棠是何许人,但碍不住还有不少人知道。
姓甚名谁,家住何处,又是哪家的小娘子,很容易就能打听清楚。
可知道姜棠是谁之后,眼中少见地迷茫,原来是永宁侯府的丫鬟?这未免也太荒唐了。
也有曾见过姜棠的夫人,中肯地说道:“那位小娘子虽出身不好,但待人接物不必世家出身的小娘子差,姿容更是一绝,如今经营着自己的生意,她及笄礼我还去过,的确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