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1 / 3)

她进了文科班,成绩优异,小蕾选了理科,虽不同班,中午依然常常在一起。

冬天里,赖在旭姨身边竟然学会了织毛线,慢慢一针一线勾着。圣诞时,哥哥多了围巾,唯一有了手套,就连她的咪咪,也有了冬日出游的华丽毛衣。

时光溜走了,算算日子,城寺走了一年了,十七岁生日时,接到他寄来的礼物,才发现一年就没了。礼物没有拆开,直接放到哥哥房间的角落里。

她躺在床上,听着屋外家人忙碌的声音,心情淡淡的。

伸手找着颈间的小鱼,润滑的琉璃沁人心,哥哥一直说那东西有灵性,她不信,但这一年真的很顺利,什么也没发生。

颈上那个痕迹褪净了,心里也清了。闭着眼睛,她从来没这么平静过。

她不知道,大洋彼岸的一幢老房子里,他对着一窗月光,思念着他的小鱼。

第三十七章两年

“城寺,稿子过了,老妖找你!”同窗的陈楚从台湾来的,腔调总是怪怪的,人却不坏,还给导师起了“老妖”的绰号。

建筑系里亚洲面孔不少,他们两个算是格外要好些,住的也近,都在校外的那条街上租了一套老公寓。

刚到美国的时候并不顺利,好在几个同样的新生之间互相帮忙,身在异乡黑发黑眼的朋友格外难得,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家身背景也各不相同。

“你的怎么样?”放下绘图工具,伸展下酸疼的手臂,熬夜赶图惯了,肩上也留了小小的伤。

“老妖还要我改!”陈楚没好气地坐在自己的桌前,绘图室里放着轻音乐,除了他们,还有几个本科的学生在讨论毕业设计。

“今年圣诞做什么?”已经到美国这么久了,学业也按部就班的没出什么差错,陈楚是心宽的人,学的好,当个顶级设计师,学不好,总能回去浑份工作。他在台东的家在当地很富足。

“没想好,总之不会国。”已经嘱咐圣寺明年假期务必回家看看,过个春节,他手边的事情比较多,在校外的设计公司开始几分合作项目,暂时没什么打算。“你呢?”

“万圣节想和计算机系几个同乡开车去东海岸,圣诞以后才回来吧。”陈楚嘴里叼着笔,在绘图纸上制定着假期计划。“西雅图确实好,但是太冷清了,至少要去趟纽约和新泽西,在那里过圣诞和元旦吧,你不出去转转吗?估计东岸会下雪,一定比这里有意思。”

“也许吧。”起身准备去教授那里,穿过建筑系的经典老楼,已经成了学校的一景。其实伯朗明教授对他很好,研究所第一年做的都是师兄第三年才做的。他很认真刻苦,在系里的口碑也不错。

教授推荐的几个公司项目很锻炼人,只是有时太过忙碌。第二年了,除了春节打个长点的电话,和家里联系的并不多。

反而是和封青常常网上聊聊。他在医院忙的不行,虽然和唯一住在一起,但是聚少离多,唯一去了上海小半年,有意毕业以后转到药剂专业。封青虽然支持,但是分离毕竟不好受。他转了医院以后,大半的时间住在医院,回家的时间也很少。

他时常给封青寄一些北美的医药刊物,尤其是关于神经外科的。封青会给他找一些国内的资料,虽然没有北美的超前,但是有不同的风格和感觉。国内掀起的复古潮流,对他日后的设计也有很大帮助。

常常抱着一堆国内的资料,和陈楚几个人比比划划。欧美的设计师对中国风感兴趣多于实际了解,多是泛泛而谈,而他们对中国风的理解,因为少了中国背景,很是浅淡。虽然和陈楚几个人见解也不甚相同,但是至少有一样的文化背景,一样的乡音。讨论起来格外热切。

“寺,下周去东岸。”伯朗明教授放了一叠资料在他手边,“全美青年建筑师大奖赛,今年在东岸。先去大都会转转,找找灵感,我上完本科生的课就过去,今年会当裁判。”

“主题是什么?”他在教授身边坐下,翻看着手里的资料。

“文化与建筑。”教授缕缕自己的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