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向来重视作者的意见,王白提前联系徐晓柒,获得对方的支持,仍然是有必要的。

风风火火的王白已经打算拖着徐晓柒去楼下找个正规的地方签约了。

“等等等等!”徐晓柒拦住她,“我还有一些问题!”

王白只好又放下包。

徐晓柒整理了一下思路,按照轻重缓急排列了一下问题。她首先问道:“王白老师,你用你和万娜导演合开的公司,买我的版权,呃……这事儿,万娜同意吗?”

“我知道你在担心什么。”王白爽快地回答,“第一,公司从上个月开始,已经完全属于我了,我可以百分之百做任何决定。第二,你和娜娜的事与我无关,我只爱才。”

“这样……这个问题我明白了。”徐晓柒想了想,“我还有第二个问题,或者说条件。”

王白挑眉:“是合同还有哪里你不满意吗?我可以再给你更高的。”

“不是不是,”徐晓柒摆手,“恰恰相反,属于我自己的那部分版权,我白送都可以。”

王白想了想:“那你是希望,我带你进入编剧这一行?我说实话,隔行如隔山,你的小说很好,我很欣赏,但转行做编剧的话,你的小说经验是完全没用的,你得重头再来。”

王白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这年头,影视行业肯定是比纯写小说要赚得多。许多人虽然写着小说,但真要遇到良机能进入影视行业,那也是会毫不犹豫转行的。

“我不转行,”徐晓柒连忙说,“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是文字时代培养出来的人,我的一切能力都是为小说准备和发展的。但我确实希望能跟随您一起参与一些编剧工作……”

“这不还是要转行吗?”

“因为我觉得这样或许可以让我的小说受欢迎。”徐晓柒边说,边打开自己的作者后台给王白看。

在后台,可以明显看到,徐晓柒小说的总流量在雪婵松实名推荐前后达到巅峰,之后缓慢下跌,直到今天。

当然,老书长尾效应不高是总流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徐晓柒也不会难过。她本来就觉得老书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故事不够完美,被读者抛弃是理所应当的。

可新版《月想》徐晓柒是真的下了大功夫。无论是剧情还是文笔,又或者是场景调度,她都与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本书刚开始数据也确实挺好的,在之前裴行舟生日的那段时间,一度刷新了她自己的最高记录,许多读者都入了坑。

结果,最近一个多月来,新来的读者慢慢消失了。最近一周更是暴跌。她如鬼打墙一般,仿佛又回到了以往不温不火的位置。

可这不应当,因为新版《月想》后面写得明显比前面写得还要好得多,故事也精彩得多。裴行舟和朋友们试看后都是这么说的,徐晓柒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怎么会越往后更越扑街呢?

一直坚信“文好可破”的徐晓柒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了。

她不明白,为什么质量明显更硬的后半段会没有前半段红。瞿老师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他说数据是作者无法控制的,让她不要这么在乎;她也确实说过,她喜欢的是写小说这件事本身,追求的是写出更好的小说。只要能写得比前一天更好,在收入能养活自己的前提下,她不在乎数据。

但问题在于,如果她真的写得好,为什么读者会不喜欢呢?一定是写的还不够好吧?那她就需要改进。但网文读者大多用脚投票,跑路的说句“不好看”就走了,留下的你怎么问TA都会说好。

徐晓柒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

现在,王白就在她面前,她是全国当下最受欢迎的编剧之一,她写的本子,无论文艺还是商业,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一定会有一大群拥簇。连她的原创小说,也是读者如织。徐晓柒觉得,自己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像当初找瞿老师学习一样,向她取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