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2)

补校:“今不知古”,幼安本作“后不如前”;“不敢”,幼安本

作“未敢”。《重订》未校。

127(63)“枯藤老树昏鸦”条

雏按:手稿无此条,为定稿时所加,见幼安本,现补于此。

[跋]

《人间词话》手稿的补校,至此暂告一段落,计,《重订》本“未

校”者共261 处,另“偶误”20 处。《新注》本“未校”者共225 处,

另“偶误”4 处。此外,幼安本“偶误”2 处,手稿本身“偶误”4 处。

下面还想补作若干说明。

一、先谈谈《词话》手稿本自身的情况。此手稿写于“养正书塾札

记薄”上(每页均有“光绪年月日”字样)。

手稿封面左上角有“奇文”二字,中下边有“国华”二字,右上边

有“光绪王寅岁”五字。以上九字为一人笔迹,颇稚嫩。按,“国华”

(静安之弟,即健安)生于丁亥(1887 )年,至壬寅(1902)年为15

岁,其时正在杭州“养正书塾”就学(据静安之父乃誉《日记》手稿)。

则此札记本原为国华所有,拟抄录各种“奇文”者,其后静安乃用为撰

写词话的稿本,并在“奇”字与“国”字的右上角,各划一小圈,表示

删掉。然后在“奇文”右下侧写上“人间词话”四字、下署“王静安”。

以上七字均为静安笔迹。手稿扉页载静安所作“成效季英作口号诗》六

首,《词话》本身共二十页。

二、次谈《人间词话》(从64 则到155 则)的编排演变的概况。《人

间词话》从1908 年起,分三期连载于《国粹学报》。计第74 期,刊21

则(1908 年);第49 期,刊18 则;第50 期,刊25 则(1909 年);共

得64 则。(按,其中“枯藤老树昏鸦”条为手稿所无)静安《词话》生

前定稿,止此64 则。1926 年,北京朴社为之出单行本。1928 年,赵万

里发表《(人间词话)未刊稿及其他》(载上海《小说月报》十九卷第

三号),其中从《人间词话》原稿辑出其未刊部分44 则,其他词评4 则,

共48 则。同年出版的罗振玉编《王忠悫公遗书》,及1936 年王国华、

赵万里编《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均将《人间词话》分为二卷,以上

述64 则为上卷,48 则为下卷,上下卷合为112 则。

1940 年,上海开明书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出版,除原有上

下卷112 则外,另增“补遗”18 则,共得130 则。1947 年,开明重印此

书,又增入陈乃乾所辑7 则,共得137 则。

1960 年,王幼安校订本《人间词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与《蕙

风词话》合为一本),其中静安原来的定稿64 则;“删稿”,除原有44

则外、又从原稿补辑出5 则,共49 则,“附录”29 则:三者合为142

则。

直到1979 年,滕咸惠发表《王国维<人间词话>新注(选录)》(载

《山东大学文科论文集刊》1979 年第2 期);1981 年,此一《<人间词

话>新注》由齐鲁书社出版,《人间词话》原稿始全部公之于世,讨共126

则,即较幼安校订本之1l3 则,多出13 则;加上“附录”28 则(即从幼

窍本附录29 则中,删去误收的“王周士词”一则):共得154 则。1982

年,陈杏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