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1)

至一百十有六种。即与臧选复出者,体制文字亦大有异同,足供比勘之

助。且臧选刊于明万历间,《西厢》刊本世号最善者亦仅明季翻刊周宪

王本。故南戏尚有元刊本,而北剧则无闻焉。凡戏剧诸书经后人写刊者,

往往改易体例,增损字句。此本虽出坊间,多讹别之字,而元剧之真面

目独赖是以见,诚可谓惊人秘笈矣!

《<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

“南北书派”之说不尽可信。

阮文达公作南北书派论,世人推为创见。然世所传北人书皆碑碣,

南人书多简尺。北人简尺世无一字传者,然敦煌所出萧涼草书札,与羲

献规摹亦不甚远。南朝碑板则如《始兴忠武王碑》之雄劲,《瘗鹤铭》

之浩逸,与北碑自是一家眷属也。此造象若不著年号地名,又准能知为

梁朝物耶?不知文达见此,又将何说也。

《梁虞思美造象跋》(壬戌)

我国绘事自为一宗

三代损益,文质殊尚;五方悬隔,嗜好不同。或以优美宏壮为宗,

或以古雅简易为尚。我国绘事自为一宗:绘影绘声则有所短,一邱一壑

则有所长。

《<中国名画集>序》

画的新旧分界:“无笔墨可寻”与“笔意主动”

《高昌壁画》及《石鼓考释》今晨待送乙老,渠谓此事可得数旬探

索,维即请其以笔记之,不知此老能细书否耳。维疑前十二图确为六朝

人画,至十三图以后有回纥字者当出唐人,因前画均无笔墨可寻,而第

十三图以后则笔意生动,新旧分界当在于此。

《致罗振玉》(1916 年9 月9 日)

画的真伪鉴定,“以气象、墨法二者决之”

巨师画,乙老前言前半似河阳,维已疑董、巨同出右丞,巨公当有

此种笔法。? .维于观明以后画无丝毫把握,唯于董巨或能知之;且如

此大卷,必有惊心动魄之处,以”气象”、“墨法”二者决之,可无误

也。

《致罗振玉》(l916 年11 月1 日)

画“无士夫气息”,多属伪作

叔通寄来黄晦木画幅属题。弟以其款字凡近,又墨不著绢;疑为后

添:而所画亦系福禄长春寿意,绝无士夫气息:定为非真。? .弟不知

画,以“神气”,取之,或不致误。

《致蒋妆藻》(1924 年5 月3 日)

艺术品的收藏与劫难

今夫成而必亏者,时也;往而不返者,器也。江陵末造,见玉轴之

扬灰;宣和旧藏,与降旛而北去。文武之道既尽、昆明之劫方多。即或

脱坠简于秦余,逸焦桐于■下。然且天吴紫凤,坼为牧竖之农;长康探

微,辱于酒家之壁:同揉玉石,终委泥涂。又或幸遘收藏;并遭著录“而

兰亭茧纸,永闷昭陵;争坐遗文,竟分安氏。中郎帐中之帙,仅与主朗

同观,博士壁中之书,不许晁生转写。此则叔疑之登龙断;众议其私;

阳虎之窃大弓,当书为盗者矣。

《〈中国名画集〉序》

(四)诗的发展论

我国学术思想的历史演蛮与外来思想之关系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

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

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

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