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1 / 2)

霎时,院外的惊呼声此起彼伏

盒子里各放着一套头面,华美富丽,熠熠生辉。

“昌华长公主听说你定了亲,这是给你添的嫁妆。”

此话一出,院外却忽而变得鸦雀无声,众人被震惊到说不出话。那可是昌华长公主,当朝最体面的公主!竟与住在这里的曾经的侯府丫鬟还有来往?还特意备了嫁妆!

不得不说,这位从长公主府上出来的管事处事极其得心应手,不留痕迹,见效果已达,转而用眼神示意锦绣到一旁说话。

锦绣木然跟了过去,其实她的震惊不比外边的众人少,自上回长公主府上的李总管往侯府送了谢礼之后,她与那边也没有什么接触了。

那管事见状,先是温和一笑,才接着小声说:“前几日长公主府上有喜事,淮丰侯的老太太也在受邀之列,闲聊时说起你已定了亲,对方还是个二甲进士,长公主很满意,过后又多问了几句,已经知道他那事了,你且再等上几天,不用忧思,安心备嫁就是。”

锦绣听了感动不已,也不掩饰脸上的欣喜,“请您一定帮我带句话给长公主,说她的恩情锦绣这一辈子都没齿难忘!”

那可是皇上的大姐,她若开了口,伏修谨的难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锦绣激动得有些手足无措,一时不知该如何表达才更为得体一些,唯有不停地说着“谢谢”。

那管事倒是理解,该办的事已办完,该传的话也已传达,给锦绣留下了一句“尽管放心”,就示意两个随从准备回府。

锦绣与众人站在门口,目送着那辆尊贵华丽的大马车扬长而去。

第41章 生气

锦绣回了院子, 半晌后仍能听到外边还在东拉西扯地讨论着这事。

她大概也能明白对方的心思,这是昌华长公主觉得, 之前锦绣是侯府的丫鬟, 那时候送的谢礼是给了侯府, 而现在, 她已赎身出来了, 昌华长公主再送一份“厚礼”, 当日锦绣救人的恩情, 人家就算是两清了。不仅如此,人家还给够了排面,还顺带着帮着解决了伏修谨的问题。

经过刚才这一出,锦绣今后走在这附近的街巷里,怕是没有人敢再看低半分了。

安闲的生活之下,偶尔来些新鲜的小事, 特别是些八卦消息, 最是容易风传一时, 为人们津津乐道。锦绣原想安安静静地帮伏修谨解决了这事,但两人住得不算远, 消息不胫而走,伏修谨想不知道都很难。

他第一时间来了锦绣的宅子, 竟无人在家, 再一想,就掉头去了食肆,但刚一到, 吴娘子又告诉他锦绣已经回去了,他只得原路折返。

然而,迎接他的仍是紧闭的大门,与彼时并无二样,如果非要说出些什么不同,那大抵就是此时的风吹得更加张扬放肆,呼呼作响。

他在门外站了许久,未等到人,又不停来回踱步。按理说,这个时辰,锦绣不在食肆,也应该在家才对,但他等了半天,竟连个人影都没见着?

走得累了,伏修谨就停下来,不时往巷子那边探着头。

从小伯父伯母视他如己出,堂兄姐也是十分照顾,他们虽非大富大贵之家,但也足衣足食,过得轻松自在。可以说,除了等待科考放榜,他从未如此焦急,也从未这般等过一个人。再联想到金榜题名那日,他让锦绣等了整整一日,就不由得有些自责起来。现在他也体会到了那种焦灼感,这才短短半日,就已是百爪挠心。

锦绣怎么会与昌华长公主认识?锦绣是否已经知道他被王侍郎使了绊子的事?锦绣去了哪里?去做了什么?为什么还不回来?会不会出了什么事?

伏修谨心里有太多疑问想要得到答案,但又觉得脑子里堵着一团乱麻,虽饱读诗书却毫无头绪。

锦绣外出归来,还在巷子的这头就远远看到了低着头自言自语的伏修谨,觉得他有些奇怪,忽而灵机一动,拐个弯从另一边绕到了他的身后,然后悄悄靠近,朝着他喊了一声:“干嘛呢?”

“你去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