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不成他还想将皇位传给那个毛都没长大的五弟?

也不看看他有没有这个能力坐!

大皇子满心不甘,最后只得压下。

“叩叩~”

“殿下,温侍妾送来了参汤。”

大皇子收敛好面上情绪,淡淡道:“进来吧。”

侍卫推门而进,见满地狼藉,丝毫不敢乱看,恭敬的将食盒放置在桌面。

*

霍翎立了大功,上元节当天,皇帝一高兴,不仅赏赐了他,还赏赐了瑾王。

三皇子与四皇子向来嫉妒瑾王,这一次却一点也不嫉妒,虽然他们不明白大皇子到底出了什么事,但看他那一派不断被下狱官员,也开心的不得了。

上元节那天,每个人都很高兴,全京城里大概只有大皇子与那些死皮赖脸不肯还钱的官员不怎么开心。

老太太就是其中不开心的一员。

温家一族流放的流放,砍头的砍头,貌美的温遥失踪,温家除了外嫁女,几乎没有其他人能幸免。

温氏哪里还肯拿出银子帮她填补?

她知道自己大势已去,必须要蛰伏,除了自己的嫁妆,她将曾经掌管中馈时私饱中囊的银钱全部交出,可依旧杯水车薪,根本没法填补中馈缺失的银钱。

老太太倒是想撂挑子不干了,可孙子还没上族谱,只排了个序号,一但她反悔,霍长安就能被赶出去。

于是,她话里话外,开始敲打四房。

王氏哪能干?

就是老太太施压,她也顶多凑了个万两银子就没辙了。

二房的张氏也精,知道老太太在凑钱,揪着霍二老爷的耳朵千叮咛万嘱咐,就是不许他跟着三房四房厮混。

别看霍二老爷是个白身,气质憨厚,心里明的跟镜似的,宁国公与他是同胞兄弟,出了事求求他肯定会帮忙,求三房四房那真是没活路!

碍于老太太教养之恩,他凑个百两银子(私房钱)尽了尽孝心,多余的就拿不出来了。

而掌管着二房钱财的张氏,直接带着霍晴回了娘家,愣是让老太太连个人影都找不到。

老太太心里恨极,却拿他们没有办法。

她手中的东西,其实远比温氏还要多,咬咬牙将自己大半积蓄填补上中馈,却离三十万还差个七八万两。

宁国公等了两日,见她实在不肯出最后那点银子,才决定亲自出面。

上元节清晨。

赵如锦与霍翎一同去松寿院请安。

宁国公也跟着他们一同前去。

路上,宁国公公中钥匙交到赵如锦手上:“还差七八万两银子,今日再逼几下,老太太应该能够挤出个三四万两,剩下的怕是有点难。”

赵如锦:好家伙,宁国公真不愧是个铁公鸡,这得把老太太榨干啊!

霍翎嗤笑:“您别老看着松寿院,三房四房手里肯定还有钱,您看看昨日那位姨娘进门的架势,摆了那么多桌宴席,三婶手里没有,不代表三叔与四叔手里没有,四叔外面也养着人呢,还是个花钱如流水的花魁。”

宁国公一听:“也是,你三叔四叔都贼的很。”

赵如锦默默为他们两个点蜡!

国公府人很多,光是大房的就有十余人,二房加上霍二老爷的妾室,也不在少数,更别说三房四房的人加在一起,这一日请安的人足将松寿堂给占满。

妾室不能入座,只能站着,庶出的孩子们也只能落坐到最下面。

宁国公三人来的晚,是除老太太最后来的人。

霍翎牵着赵如锦走到首座下第一张椅子坐下,宁国公则坐在老太太的位置旁。

直到老太太出来,众人才起身行礼。

“请母亲/祖母安。”

底下的霍长安看的心头一震,他自幼聪慧,却生于平凡,从未见过如此大的场面。

他曾经盼望着能够出将入相,权势在手,在得知自己是贵族子嗣后,也曾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