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这主也不好做,她又不能越过三房去,所以大部分能做主的,除去他们锦绣院、或者正院里的人,缉拿的管事也是去世的老国公曾分配下来的、给他们大房四成财产里的那些田产铺子管事。

巧的是,这些管事正好是温氏的人。

赵如锦原本只是想试试,就算能办成这事不是一天就能办成的,毕竟证据这玩意又不是随便找找就能到手。

但谁知道,她才去调查,就有人送上门了。

说实话,她合理怀疑宁国公一直有安插人手在里面,才会调查的如此轻松。

但下人不知道,反正有一个,就有第二个,渐渐的越来越多证据送上门,她不想办都不行。

发展到这个境况,赵如锦是真没想到,她一开始只是想趁着温氏不在府邸,败败她名声来着。

但结果,属实开心!

老太太一开始还想先处置了那些管事。

可惜,无论是作恶的管事,还是告状的苦主,都被赵如锦借着霍翎的侍卫拿下交给了宁国公,根本不给老太太反应的机会。

宁国公虽不掌中馈,但想要国公府一些账本还是很容易的。

他坐在上头,与老太太的位置齐平,查看了一番发放俸禄衣衫等物品给下人的账本,再看看从管事房里抄出的一箱箱金银财宝,越看脸越黑。

“母亲,当年您可是跟我保证过,三弟妹若是执掌中馈,必定能做到清明公正,这就是您所说的清明公正?”

老太太手上还带着佛珠,看着温氏跪在地上,轻叹一声:“就算是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尽管温氏不够严谨,叫人钻了空子,可这么多年,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今日大雪压了田庄,她本可以派个管事去,却还是亲力亲为,宁国公啊,这么多年来,她可曾叫你宁国公府后宅不宁过?”

这话一出,赵如锦也了解到老太太的难对付。

不管是从何种角度来说,温氏确实管理宁国公府多年没出过大错,几个管事犯了错,就将她的中馈拿回,只怕会让人心寒。

宁国公倒也不意外,现在就让温氏交出中馈还是太早。

一来赵如锦根基不稳,府中下人多半是温氏的人。

二来,老太太没下台,温氏就不可能出事。

三来,从老太太到温氏,所有贪墨的银钱还没吐出来。

“臣子犯错,亦有惩罚,母亲,我不否认三弟妹的功劳,只是宁国公府太大,只靠三弟妹一人掌管,难免有疏忽之时。”

老太太脸色不变,淡淡道:“那宁国公你说,该如何是好?”

第44章 只有欠债还钱,哪有借钱不还的道理

宁国公轻叹:“父亲有遗言在先,只要您在世一日,宁国公府不得分家,儿子自不可能违背父亲遗言。

可三弟妹连自己的侄女过的如何都不知,整个宁国公府不知有多少人欺上瞒下,如今朝廷不稳,太子未立,宁国公府作为先皇后外家,本就是众人的眼中钉,稍有不甚,便是万劫不复。

母亲,儿子知您疼爱三弟四弟,连带着偏爱三弟妹与四弟妹,可您也知道,没有宁国公府,他们二人只怕也落不到什么好下场。

今日您也看了,如此多的下人叩阍无路,后宅已是不宁,若是再叫三弟妹一人执掌中馈,只怕人心不服啊。”

老太太没说话,静静听着,只是握着权杖的手紧了紧。

“父亲去世之前早已分配好了财产,大房四份,二房、三房、四房皆两份,不分家,自然也不分财产,累得三弟妹这么多年苦心打理,实在劳累。

母亲,你看不如这样,让大房、二房、四房与三弟妹一同管理如何?

父亲分配好的财产皆由各自打理,所得盈利上交三成给公中,府上诸事虽由三弟妹做主,但大房、二房、三房从旁协助,我这儿媳刚来府上,无甚经验,丢个绣衣房给她管管就得了,剩下如何安排,皆有您来定如何?”

宁国公的话刚说完,四房王氏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