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1 / 2)

秦煜一个眼神示意平贵过来,平贵立即呵着腰上前,笑道:“二爷,小的数过,人都来齐了。”

秦煜淡淡嗯了声,从条案上拿过名册,翻开来,随口念了三四个名字,都有人应答,他也就没再细数,而是道:“今儿有件要事需烦劳你们,得留下些时候。”

“少主子命我们留下,便是过夜也成!”其中有人奉承,更多人则是默不作声呆立着。

秦煜抬手从笔筒中抽出一只狼毫,蘸了墨,在纸上写了几个字,而后便将纸笔递给守诚,道:“按这上头所写,一一问下去。”

傍边的秋昙瞥了眼那纸,只见其上写了名姓、家中几口人,耕几亩地以及近五年家中各留下多少粮食等,她不由纳罕,每年庄子上每户缴了多少粮食账册里都写得一清二楚,他何苦再问一遍,难道他也疑心平贵管事没把事儿交代全?

人群里始终鸦雀无声,只见守诚拿着纸笔走到排头,按纸上所写,一一问那人名姓、人口等。

排头那饱经风霜,略略驼背的佃农低眉道:“回您的话,小的吴金宝,家里五口人,种了两亩地,粮食……”他躲闪着偏过头,眼珠子撇到一边,瞅了眼平贵便立即收回来,道:“小的有些记不得了。”

“去年的不记得,今年的总该记得吧?”守诚道。

“这……”那佃农咽了口唾沫,目光微微闪烁,“三……三百二十斤粮,不不不,小的记错了,是四百二十斤,四百二十斤。”

守诚一个三已写下去了,又听他改口,便不耐道:“究竟是三百二十斤,还是四百二十斤,你说准了。”

“是四百二十,四百二十斤。”

“去年的就不记得了?”守诚改了几笔,继续问。

“不记得了。”

第174章 问话(二)

守诚有些呆,以为他真是不记得了,便又往下走,问后一个。

后一个也是这样答,答了今年和去年的,一摸脑袋又改了口,说去年的也有些记不清了。

守诚回头看向秦煜,面露难色。

这时,平贵高喊了声,“每年留下多少粮食你们也记不得,还能记得什么,就记得回家跟婆娘钻被窝?且告诉你们,不好好地说,回头账对不上,过冬的粮食便迟个半月再发。”

一番话砸下来,个个都好似恢复了记忆,不仅今年去年的能记得,前年大前年的也说得出来了,只是有些人仍会改口,一会儿说二百多斤,一会儿又说四百多斤。

若只是个别人改口也就罢了,好些人都如此,秦煜和秋昙渐渐都觉着不大对劲儿。

粮食这样东西不比其他,每年赖以生存的口粮寻常人怎会忘了?远的不说,去年的应当记得,就这还一会儿一个数目说不清楚。

于是,待守诚问过第一排十五人之后,秋昙忽高声提议道:“二爷,奴婢瞧着先不问了,他们这样改来改去的,谁知究竟哪个数目才对,奴婢料想他们不记得是因家里女人当家,不如把他们的老婆请过来,定比他们记得清楚呢!”

秦煜颔首,“很是。”

佃农们立时神色慌张起来,其中有几个瞥向平贵,平贵面色不大自在,他清了清嗓子,站出来向秦煜赔笑道:“二爷,再喊人过来这儿便站不下了,况且他们家里都有孩子老人家要照看,婆娘们哪儿得闲来呢?”

“少主子,小的那婆娘有些……泼辣,来了怕惹人笑话,您要问粮食,小的便记得清楚,不必喊她来,”其中一佃农抓了抓后脑勺,不好意思的。

“是啊,主子,我们不记得,她们就更不记得了,”又有人道。

秦煜瞅了眼平贵,见他面有得色,冷笑了声,对众人道:“你们说实话,也就不必多此一举。”

众人听了这话,都知秦煜看出来他们在说谎,于是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看看平贵和秦煜,突然沉默不语了,大约在考虑着究竟该听管事的话,还是听秦煜的话。

须知上回那四个扛着锄头杀庄头的佃农,可都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