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家店不算新店也不算老店,开了有两三年,是苏浙菜馆主打苏菜,不过人气不算太高。

赵晓婧之所以选择这家店,一是因为离第一家店很近,走路十分钟就能到,二是因为为数不多的评价里,有个自称是浙省长大的人,特别真诚的夸这家店的宋嫂鱼羹。

这回倒不用排队,这家虽然不大,但不像前一家那么火,两人到店没一会服务员就收拾好了桌子。

菜单上的菜不多,赵晓婧照例点了宋嫂鱼羹,苏雨辰在浏览一圈之后选了素烧鹅,又点了几个特色菜和苏式点心打包之后,两人就静坐着打量餐厅环境。

整个大厅要比刚才的杭帮菜馆小几倍,虽说是苏浙菜馆,但苏浙菜不算太多,大多数还是大众菜,这点像江城很多个水土不服,主打一个菜系的馆子一样。一开始是真正的只做一个菜系,红火一时就渐渐没了热度,最后老板为了活下去,迫不得已做出让步,又开始带着卖本土菜,大众菜。

所以赵晓婧在看见菜单上三分之二的大众菜时已经自动放低了期待,这种店铺一般能活下来已经不容易,对菜品的质量期待不宜太高。

两人正喝着茶有一搭没一搭聊着,一个中年男人在服务员的带领下走了过来。

第365章 吃到真正的宋嫂鱼羹了

“您好,我是这家餐厅的老板,请问两位急着用餐吗?”中年男人彬彬有礼的说道。

“不急。”赵晓婧和苏雨辰面面相觑。

“是这样,看两位点的全是苏浙菜,应该是苏浙美食的爱好者吧?这边吃苏浙菜的人少,所以一部分菜我们得现做。尤其是宋嫂鱼羹,鱼也得现买,不过菜市场就在隔壁,不远。

就是可能需要多等一段时间,两位可以吗?几个苏式点心倒是有,可以先上,不过我看两位的点心都是打包。”

“可以等,我们不急。”赵晓婧欣然一笑。

话音刚落,站在老板身边一脸认真的服务员就急忙跑去前台,飞快说了什么,然后坐在前台的大妈马上站起来往外跑,连围裙都没脱。

“老板,你们这儿招服务员是不是主要看体力?每桌都要这样跑一遍,腿上都得跑出腱子肉了。”苏雨辰看着大妈奔跑的背影一笑。

“是啊老板,你这边招牌不是苏浙菜吗?听你的意思苏浙菜不是店里主打?”赵晓婧跟着问道。

“本来是主打,但是有些菜不太符合这边口味,准备多了也是浪费。像这个宋嫂鱼羹,要是提前准备鱼又没卖出去,那只能糟蹋东西。鳜鱼不好养,放一天就死了,死鱼的口感和活鱼完全是两个味道,前两天还在商量,要不要把这道菜也下架了。”老板摇摇头。

“但是我看这边的苏浙菜馆还挺多?尤其是杭帮菜。”赵晓婧疑惑道。

“是啊,如果苏浙菜不符合这边口味的话,刚去的那家杭帮菜生意为啥那么好?”苏雨辰也跟着问。

老板撇了一眼放在桌子旁的打包袋,“你是说张家吧?”

“对,我们刚才去那家,排队的人不少。”

“那家开得早,早些年那菜是真没说的,店又大,师傅手艺又好,这几年已经不行了,好厨子都跑了一半。留下另一半和几个徒弟撑着门面,不过毕竟招牌还是在那里,有了名气,还是大堆人去吃。至于其他的菜馆,要么是驴唇不对马嘴,买一些乱七八糟的预制东西,要么是和我们现在一样,一边不愿意降低品质,一边又妥协,开始上家常菜。”

赵晓婧惋惜的点点头,其实和江城餐饮现状差不多,要么就是一阵风的网红店,要么就是特别好吃的老店,中间的小店不上不下,死了一批妥协了一批,还有一批在中间挣扎。

“我们店菜单都改了四次了,最开始哪有家常菜,全是苏浙菜,卖一段时间客人都提意见,说我们这没啥吃的,我说这么多菜没吃的?人家说没有能下嘴的,不是甜就是淡,没办法。”老板哭笑不得的摊手。

“原来是这样,难怪菜谱上招牌苏浙菜只有三分之一。”赵晓婧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