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这道菜看起来简简单单,却如此之难呢?
因为这道菜好吃的关键,全靠极致的火候。这道菜调料很少,葱姜炝锅,一点点胡椒,芡汁里一点盐,一点味精,麻烦点的再放勺清汤,没了。吃的就是厨师的极致功力,对火候极致的掌控,但凡火候过一点,口感就完全改变。
说的简单点,就是肚头入口,牙齿咬合一定是利落干净,“嚓”一下就断裂的那种脆嫩爽滑感,而不是咬下去,“咯吱”一下,筋肉摩擦的那种韧感,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技艺是相当严苛的。
这位选手,我和南老师一开始就认准她是一匹黑马,但在我们以为已经是高看一眼的情况下,她每次的表现仍然会超出预期,这道菜真的震撼了我,我没有办法形容这种感觉。即使是在京城,敢做的大餐馆也不超过十家,我基本都尝过,做的真正称得上油爆双脆的也仅仅两家,都是干了四五十年的老师傅做的。南老师的油爆双脆是出名的一绝,可惜南老师现在大多都是辅佐徒弟,我没机会吃到,这一直是我的遗憾,但这位选手,今天填补了我的遗憾。”
党咏歌一番评价相当之高,说完不仅全场惊讶,连赵晓婧自己都睁圆了眼睛。
知道这道菜很难,但她对多难没有什么太深的概念,如果早知道有党咏歌说的这么难,她可能都没勇气使用楼兰卷。毕竟真困个四五十年,她早疯了。
这一番话的结果,就是全场一静,一静之后,选手们纷纷扭头过来打量赵晓婧。
南荣全的身体没恢复完全,因此今晚的点评全部由党咏歌代劳,党咏歌说完,话筒又传给其他四位。
黄今歌接着夸了软兜长鱼,乐正松接着夸盐焗鸡,于嘉容夸姜母鸭,狄天和就夸山家三脆,五位评委到了这一队像打擂台一样一人夸一个,最后,党咏歌又拿起了话筒,目光看向关迎夏。“我讲一讲这盘玉簪田鸡。”
“其实我和南老师,都十分关注太史菜,也十分关注身为太史菜传人一路走来的关迎夏选手,但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太史菜,如何评价这盘玉簪田鸡。
首先,关迎夏做为一个厨师,实力是十分值得肯定的,甚至天赋、潜力、悟性都算是厨师中数一数二的。太史菜的份量,在我们国家的美食发展史上也是举足轻重,享誉盛名,甚至到现在,都被评为每吃一口都是奢侈的濒危菜系。
那么为什么我们不知道怎么评价呢?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首先是太史菜的特色和特殊性。太史菜是官府菜,又以江太史愿意在吃食上一掷千金而著名,特色就是复杂而精细,精细到折腾,折腾到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两把刷子的厨师根本做不出来。
但餐饮业发展到现在,其他菜系不断推陈出新,开始千变万化时,太史菜由于其特性,无法适应时代。”
第519章 十强名单出炉
党咏歌叹了一口气,接着往下讲,“或许在江太史那个年代,能想出田鸡拆骨,肉中插入芥兰梗做簪,再以香菇装饰,甚至田鸡肉放盐就会出水,所以不放一粒盐改用火腿调味是很厉害的创造力,但是菜传承到今天,在时代已经翻天覆地,各种美食文化的熏陶和侵袭下,这种做法已经无法让人一口感受到惊喜、惊艳的滋味了。
在物质过剩的今天,它的工艺还停留在最废厨师、废钱、废精力的阶段上,但味道已经渐渐失去不可替代性。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食材。以前太史菜许多工艺和手法,以及食材原料,放在今天已经不被允许,即使被允许,食材本身的味道也已经不是当时的味道了。
匠心一样,食材却已经配不上匠心该有的质量,再谈重现辉煌,谈何容易呢?
但我说这些不是贬低太史菜,事实上我和南老师对这一点非常遗憾,我们看见有关迎夏这样有潜力有天赋的选手愿意学习太史菜,作为太史菜传人去发扬太史菜我们特别高兴。我们非常希望她能找到一个合适的道路,将太史菜继续传承下去,在保留太史菜本身的特色下,更好的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