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2 / 3)

军精锐,撤下岳重父子换上李将军,无疑是给我们多加了一道筹码,但是本王看过战况,前线战事紧急,临阵换将不妥,天子就算一时愤怒,也必然会清醒过来,不如缓缓图之。”

林远心里憋屈,刺了他一句,道:“天子那个性子,只要我们当时推波助澜一把,事后一定不肯认错,更冷前线将士的心。”

宁王看了他一眼,“那是前线的将士,为家国流血牺牲,不是可以利用的棋子,子安,你太过了。”

“我只知道死了岳家父子,军中寒心,朝中悲愤,稍作推动,就是王爷大业坦途的一道御阶!”林远说完,却发现雅间里大部分的官员都对他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

林远顿时觉得心有点累,他们是要谋反的!谋反!究竟哪家的乱臣贼子会为什么家国社稷着想?究竟哪家的乱臣贼子会纠集这么多忧国忧民的官员?究竟哪家的乱臣贼子弄倒天子近臣还要找出有力证据?

宁王叹了一口气,觉得林远今天的态度非常不端正,背着天子开的小朝会也不让听了,把他赶到隔间去喝茶,回过身继续开会。

林远捧着一杯热茶,倒是没觉得自己跟错了人,只是觉得自己一肚子的阴谋诡计和光风霁月的宁王谋反团格格不入,并且羞愧地流下了眼泪。

当今天子并非正统储君出身,而是先帝临终时独宠十几年的贵妃李氏生下的孩子,李氏蛊惑先帝杀死了品学兼优年年都考一百分的太子,又扶自己的儿子登上了大位,因为有先帝遗命,朝中官员还是勉强认了这个继承人,但并不妨碍大家都觉得先帝傻逼,李氏傻逼,弘庆帝傻逼,最初的一伙背地里吐槽的官员正是如今宁王谋反团的骨干元老成员。

这些官员们本来就对插队上岗的弘庆帝有偏见,等到发现弘庆帝不仅成绩极差,贪花好色,思想品德还不及格,整天一副纵欲过度的昏君做派时,老大人们顿时都急眼了,但本朝皇室子嗣单薄,死了一个品学兼优年年都考一百分的太子,先帝的儿子里并没有第二个品学兼优年年都考一百分的皇子,于是视线微微向上飘了飘,果然在先先帝的儿子里发现了一位品学兼优年年都考一百分的亲王。

自打侄子登基,宁王就没睡过一天好觉,天天夜里都有人来向他投诚,走个路被乞丐撞一下,手里都能多三张求见面的小纸条,满朝文武见了一大半,终于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决定把这些人聚集起来大家好好商量一下,为此专门买了一家茶楼,等这些人互相见了面,互骂了一顿先帝傻逼,李氏傻逼,弘庆帝傻逼之后,真叫个知音见知音,两眼泪汪汪,于是大家一起组了个谋反团。

宁王起初并没有谋反的意思,他是先帝的弟弟,当今的叔叔,不起什么别的心思,一辈子都能过得好好的,就跟他的封号宁一样,但是本朝开国之君就有个经典的历史课本剧情,黄袍加身,半朝文武威逼利诱哭喊骂娘之下,加上一点男人都有的野心,最后终于弄成了今天的局面。

小朝会定下了一个五年计划,宁王的偏向在于兵权,几个实权老臣的偏向在于另外的半朝官员,经过商议,大家愉悦地决定各退一步,决定……一边收拢武官获得兵权,一边通过各种关系收拢另外半朝官员。

一场小朝会开到了下午,期间还吃了一顿茶楼的大锅饭,每个人都很有干劲,林远隔着一道墙都能听见金吾卫上将军张庸拍着胸脯说一定能拿下几个旧日老部下的保证,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官员散后,宁王给林远带了两个包子,他站在茶楼栏杆前,林远坐着吃包子,吃了一只,林远就不吃了,“今晚有家宴,小嫣说要亲自下厨,小臣得留着肚子。”

宁王顿了顿,问道:“家宴?”

林远瞥了他一眼,说道:“昨天受了一场惊吓,小嫣今早还跟我说,做了噩梦,晚上不敢太早睡,是我提议的。”

宁王于是也就淡淡地应了一声,看上去一点也不在意,林远说道:“王爷自从跟小嫣定了亲,明面上还没见过,不如今天去小臣家里做一回客,也尝尝小嫣的手艺?”

“晚上有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