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2 / 3)

州、旁古等地,南疆目前只谨慎地给开了一个码头,但听说几次生意做下来,那边有意多开几个码头。

至于林家送来的,是蛮族草原那边产的青稞。

这谷物口感没有水稻好,但是能在草原那边种出来,已经很不容易了,傅知玉倒是挺爱吃的。

青稞这谷物倒不是他发现的,蛮族那边已经种了很久了,积麟北边也有一部分城池靠种这个吃饭,但是产出率很低,一株上面就结几粒果子,若是遇到灾年,饭都吃不上。

傅知玉自从在庄子里面发现那株瓜藤之后,便试着用自己的血以同样的方法改善了江南一贯种植的水稻,他是反复测验过,才敢把这种子交出去的。

产量大约提高了一倍,口感也比之前好了,他也不敢改地太过分,而且他这几年只对外给了几种有限的口粮而已,主要就是想解决吃饭问题,若是改变的东西太多,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有问题。

傅知玉把这些种子给林岩推广的时候,都只对他们说这是皇家那边弄出来的,他和皇帝关系好才拿到的,但这事情千万不能对外说,说了那就是掉脑袋的事情。

林岩平时就话少,对于这件事更是三缄其口,别人问起,他一句话都不提,问地烦了,才慢吞吞地说一句:“菩萨给的。”

傅知玉的顾量不仅只在江南,他改的主食包括水稻、小麦和青稞,其实他还改了土豆和番薯这两种,但是这两样东西之前种的少,也少人知道原来什么样,庄子里原来种的那株瓜,他也叫庄头分享出来。

主食的产量提高了,更多的劳动力便能从田间解放出来,去做其他工作,人是流动的,做好了农业,也才有基础去做其他的事情。

元明刀给他送了几匹新的马,早就送到马棚那边了,也方便傅知玉在江南跑来跑去,都是难得的汗血宝马,谁见了都喜欢,元家那边都丰富许多,老一辈还有两位舅舅,甚至还有元夕元鹭,金银珠宝不在话下,也有些家常的东西,例如元夕,特意给他缝了一顶帽子。

她送来的时候还这样说:“当时我与爹爹驻守边关的时候,那边的人就戴这样的帽子,遮住耳朵还遮住了后脖子,可暖和啦,你大冬天还天天出门,别冻到了。”

元夕早就生孩子了,是双胞胎的一男一女,和母亲一起来给他送礼物,穿的像是年画上的娃娃。

“舅舅出门!”

“暖和!”

他们应和着母亲的话,又一起咯咯咯地笑起来。

除了这些认识的人,还有更多他不认识的人给傅知玉送来的生日礼物。

这些还是各城太守转交过来的,什么样子的东西都有,有自家老母鸡下的鸡蛋,有年轻姑娘绣好的荷包,还有做好的牌匾,上面写着――绝世好官。

这是百姓送的,大约也不会什么华丽词藻来赞美,便写的大胆直白地很。

江南的改变大家都看的到,这是谁做到的,他们心里和明镜一样。

从最开始的药棚粥棚开始,一点一点发生变化,如今药棚还在设,但是粥棚几乎已经用不上了,如今在江南,有手有脚的人都能找到一份活计,回家去种田,不仅交税和佃金减少了许多,粮食也比之前好种了。

其实傅知玉已经没有这么忙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人们自己就会动起来,有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他再去关心。

江南几城的太守在这四年里都换掉了,除了最重要的鸾州,他还自己担任着太守。傅知玉说好的要在江南自己搞科举,他便马不停蹄地动手搞了,如今已经一连举办两年,躲在村子里面教书的张霖,犹豫了一年,最终也出来参加了。

如今,他在那个村子所在的县当县令,工作能力十分不错,不仅能让那一个村子的小孩学会写字、学上一门手艺,他如今能让更多人获得改变了。

科举里面选出了不少的人才,与之前的不一样,大多都是年轻的、欣欣向荣的,也大多想大展拳脚,很多事情也可以交给他们来做。

傅知玉想大致把握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