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经习惯了在开腔的时候,有一个稳定而淡然的声音,接过她的话口,从容不迫地对她提供着自己独到的想法……她也习惯了什么事都有个绝对可靠的人为她办妥,方方面面都能照应得到,她想到的,柳知恩都会想到,她想不到的,柳知恩也会为她弥缝到。这种安全感,除了柳知恩以外,再没有谁给过徐循说来可笑,直到柳知恩去了南京以后,徐循才明白,原来有他在的时候,她一直都是很安心的。
就算他也一样可能被永远关在永安宫里,就算他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宦官,连太监的名分都没混上。可当她自忖必死的时候,依然相信柳知恩能把点点看顾得好好的,只因为他是柳知恩,只因为他答应过她。
而这种超常的信赖,对于一个宫妃来说是很危险的。徐循自己就受过相关的教育,对底下人,可以用,不能靠。
妃嫔在皇帝跟前不过是妾侍,但在自己的宫室里就是主子。主人要有主人的样子,底下的奴仆为你办事,受你的庇佑,这种从上到下的关系,绝不能乱,一乱就是乱了纲常,就好比唐末那些‘门生天子、定策国老’,好比王莽篡汉,纲常乱了,整个世道都会跟着乱。徐循就是要依赖,也应该依赖皇帝,对她的嬷嬷们和宦官们,她只能信用,不能依靠。
她一直都把钱嬷嬷的教导记在心里,这条道理,也努力去实行。徐循虽然一直都很看重四个嬷嬷,刚入宫的时候甚至说得上是言听计从,但当她随着太孙北上,身边只有一个孙嬷嬷服侍的时候,徐循也没有因为她最看重的钱嬷嬷不能跟在身边,而失落慌张。
她对柳知恩是有点不一样,徐循终于不能不承认这个事实,在南内的时候她不愿去想,可现在她不能再逃避下去了。只有承认这种不一样,才能去调整、去适应柳知恩留下来的空白。
皇帝不需要知道她对柳知恩的不一样,徐循怎么要对自己诚实,要怎么不被改变地活下去,那都是她自己的事,可她的想法一旦泄露出去,柳知恩就绝没有活路了……没有人需要知道柳知恩在她心里,居然已经不知不觉地占据了一块空间。
她也不能再见柳知恩,不能再提起柳知恩了也许绝口不提,会有几分刻意,偶然间说上一两句话,才更符合她的性格……徐循很清醒地计划着她的行动:她要表现得柳知恩就像是一个很普通的老下属,她为他的付出感动,也希望他有个不错的前程。也许,相机在皇帝跟前为他的仕途说上几句好话,才更能让柳知恩处于一个安全的境地。
除此以外,再没有了,在最初的一段日子以后,她不能再提、再见,甚至是再想柳知恩,这种超出伦常的关系,不论是否涉及到男女情爱,都不应再被第三人知道,甚至连柳知恩本人,都不该有所察觉。……尽管,这种感情,和男女之情并没有多少关系,但世上又有多少人能明白这其中的分野?他们看到的,都只会是妃嫔、宦官,非同寻常的情谊……鱼吕之乱里,处死的不少宫妃,不也就是因为和宦官发生了非同寻常的情谊吗?
“娘娘、娘娘……”小声的呼唤,将徐循从沉思中惊醒了过来。
她微微地一惊,很快又掩饰地一笑。“怎么了?”
赵嬷嬷小心地观察着她的神色,“娘娘刚才出了好一阵子神……可是想到了南内的日子?”
是啊,在所有人心中,她在南内,应该是过着一种战战兢兢、惶恐不已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对身心的极致折磨。让一个娇生惯养的妃嫔去干粗活,不但是对身体的摧残,更是对尊严的侮辱。徐循太能理解别人对她的解读了曾经,她怀抱的也是如此一种最典型的宫人心态。
她不禁摸了摸脸颊,哑然失笑:原来刚才她脸上的表情有这么肃穆?肃穆到赵嬷嬷甚至以为她是想到了南内的日子?
“我是想到了曹宝林和吴婕妤。”她把话题接续了下去,“很久没见,忽然再看到她们俩,就觉出差别了。才过了三个月,怎么感觉就像是过去了三年一样……才几岁啊,都让我觉得她们有点老了。”
赵嬷嬷笑了,“这两位在您跟前,可是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