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徐循虽然没有公开和皇后叫板,每三天一次的请安都是必去的,不过在坤宁宫也从来都没有和皇后搭过什么话,过去了该请安请安,该问好就问好,连茶都不喝,坐坐就走了。虽说礼节上没什么可挑剔的地方,也没称病部不去请安什么的,但就是这种摆在面子上的敷衍和不屑,才叫人心里恼火,也难为皇后,因为壮儿归了永安宫,往永安宫送吃喝的频率还要比往常更高几分。

推理出了皇帝改嘉号的理由,大概也就明白了他之所以不直接赏赐皇庄妃宝玺的动机了贵妃一人高出众妃已经够了,要是谁受宠都能拿个宝玺来玩,未免也有点太不像话。但是何仙仙不明白的是,皇帝为什么忽然连一声招呼都不打就给徐循又抬了位分,就算是宠徐循,想给她点好东西吧,怎么也得先和当事人商量一下?

“恐怕还是为了给壮儿点体面。”她找了个最说得过去的理由。“壮儿生母被发配冷宫的事,已经是都传开了,给你升个位分,将来壮儿也少受一些闲言碎语。”

“若是如此,册文里就会提到壮儿了。”徐循也不是没想到这点,但到底还是被她否定了,她觉得自己直接去问皇帝,说不定皇帝也不会和她说实话的,想想遂放弃追究,而是招呼何仙仙道,“你来得正好,能和我一起参详一下表文我宫里没一个人会写那样拗口的骈文。”

宫中女子,能识文断字,读点诗词就不错了,自己操刀修饰辞藻,写出那样文采风流的四六骈文基本是不大可能的任务。徐循现在就特别想知道孙贵妃上表辞谢,还有胡皇后上表辞位时候,那表文都是谁给捉刀的。她自己凑点平仄不通的诗词还罢了,实在是写不出来这种应用文。

“噢噢!”何仙仙很感兴趣,“是了,你必定是要上表辞谢的来,我看看你打的草稿。”

#

且不论清宁宫里是何反应,坤宁宫对这封诏书的反馈也不可能太好,皇后一早起来,虽然没有打碎杯盘这么形式化,但也的确是阴着一张脸,就连太子都很难激起她的笑容。偏偏周嬷嬷又出门忙去了,宫里谁也不敢随意和皇后搭话,还是罗嫔,把孩子哄睡着以后,便过来劝皇后,“姐姐,凭她怎么样,难道还跃得过您?您做贵妃的时候,对皇后娘娘何等恭敬,如今自然也是一样的。”

这话算是劝到点子上了,但皇后的脸色却并未因此改善,她摇了摇头,罕见地透露了几分自己的心事,“我不是气她升做贵妃……”

好吧,她修正了一下自己的说法,“主要不是气她晋封,我就是想,这件事又不大,大哥至于自把自为吗?事前哪怕和我商量一下了,连一句话都没有,难道在他心里,我就一定会从中作梗?”

若是从前,皇后还真拿不准自己会不会阻挠,怎么说现成的理由自己无子,因养子而封贵妃,只怕后人效尤。虽然她来说是有点讽刺,但栓儿和壮儿的情况不一样,相信大哥还是能够理解的。

可现在,她觉得自己未必会开口反对,皇庄妃和贵妃之间,差的不过是一小步而已,她还不至于容不下这一小步……贵妃说不出自己在担心什么,但她现在的确是存着这样隐约的担心。她觉得自己和皇帝之间的问题,已经要比徐循这一小步,更需要重视了。

只是她想不通,这问题到底是从哪里开始,出在哪里,她甚至不肯定这问题是不是存在。皇帝的为人,她是很了解的,他讨厌谁喜欢谁,什么时候不是大大方方地表现出来?后宫里又没什么好假装的,从前他不喜欢胡皇后,还不是全天下都知道了?

虽然,她身子不好,侍寝次数有限,而且随着年岁大了,的确也没有从前那样频繁承宠。但这也不是说大哥就有特别专宠哪个,就连徐循那边,他也经常是过去看看孩子就走。栓儿身为太子,皇帝来此的次数并不少,每次和她谈天时,表现得也和从前差不多……她没觉得他有特别冷淡的地方。

但,这立贵妃的事,于情于理他都应该先征求她的同意……为什么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他反而失声了?

如果有问题存在,这问题到底是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