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知道,倒也罢了,不知者无罪,明知是太后娘娘的意思,还要往下裁……
她看不见太后娘娘的样子,不过,静慈仙师忽然就开口了,“母后,小循就是那个倔性子,您也不是不知道,当着两位尚宫和周嬷嬷的面,这个台可不好下……”
太后呵呵笑了两声,倒是听不出情绪,她才开口说了一个字,“不”
院子里便传来了响动,远远的有几声暗号拍着传了过来,并指在掌心打的节拍,两长一短。一扇门一扇门地往里传这报信的人还没进来呢,静慈仙师便住了口,站起身直接躲进了里间。
紧接着,门口站岗的都人也进来了。
“回老娘娘,皇爷给您请安来了。”
皇爷给老娘娘请安的频率一般很稳定,不是有了口角,通常是五日一次,节庆另算。两天前才刚来过,又没别的事,今日怎么都不是来请安的时候,不然,静慈仙师也不会过来侍奉老娘娘。
乔姑姑抬起头来,现出了一脸货真价实的震惊之色虽然心里想好了应对,但这惊讶却不全是演出来的,毕竟,她是完全没有料到,皇爷居然会来得如此之快,屈指算算,应该是才听见这事儿,他就动身往清宁宫来了。
虽然快到腊月,朝中无事,皇爷最近都在斗蛐蛐儿,但此举到底也说明了贵妃娘娘在皇爷心中,究竟有多重的分量了。
老娘娘和她对视了一眼,眸中讶色也是一闪即收,她侧头寻思了片刻,虽然表面上神态淡然,但落在乔姑姑眼中,却是看得出老娘娘神态细微处,早已经是变换了几种情绪。
到最后,固定在嘴角的,乃是一道上扬的笑纹……
乔姑姑顿时就放下了一颗心:看来,这一次,贵妃娘娘和她的新政,是不会在清宁宫里遇到什么阻力了。
206、冬夜
好端端地忽然过来,如果还扯是心血来潮给太后请安,那就有点太做作了。皇帝也并没有遮掩的意思,和太后见了礼,坐下喝了几口茶,便道,“听说小循这丫头又捅篓子了,我赶紧过来看看,娘您没给她气着吧?”
太后看了儿子一眼,“我要是气着了又待怎地呢?”
“那儿子就不让她管宫了,”皇帝的态度还是很端正的,“顺带再责骂她几句,让她过来给您赔罪便是。”
见太后语气和缓,不像是动了真怒,皇帝便开了个小玩笑,“就是这么一来,她多半还是正中下怀,我估摸着她这样闹,只怕也就是因为打从心底不想管家。”
人比人,比死人,这话真不是空说的。换做别人,给管宫还不能尽心尽力的,让人觉得她有态度问题,不识抬举四个字一盖,以后还有什么好日子过?到了贵妃这里,就这么硬顶了太后的面子,皇帝明里暗里还护着呢,听那语气,责怪里透了亲昵,他自个先把态度摆出来了:就是个小事,没什么好计较的,说上两句也就完了。
想到静慈仙师,太后心里亦不免有些感慨,若皇帝能把对徐循的宠爱移过来哪怕两分,夫妻之间多出些容让,什么坎跨不过去?只可惜,静慈仙师没这个命罢了。若非如此,自己也犯不着闲着没事,还要和小辈置气,闹出这一连串事儿,究竟能有多少意思?老了老了,倒还和儿子闹得有些生分了。
不过,这想法也只是一闪即逝,她便压下所有负面情绪,含笑道,“你这是给她说情呢,还是扯她的后腿呢?倒别小瞧了你娘,多少年当过家的,先是皇后没和我说,我毕竟没想到宫里这些年的花销竟增长了这许多,倒要闹到往内库伸手的地步了。贵妃既然说了此事,难道我反倒还有不许的道理了?”
皇帝一挑眉毛,要笑不笑地欠了欠身,“娘贤明。”
太后有些没滋味,心知这话亦糊弄不了儿子:孩子大了,不再是十几二十岁的生楞小子,这些年越发是世事练达,后宫里的道道,他平时不说,只怕心里却极是有数的。
“就是她这都快三十岁的人了,气性也太大了点,好端端和我说,我有什么不答应的?还写个节略呢,倒弄得和外头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