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命刑部调查此事。
结果,就有这么巧,刑部尚书病了。
这事就落到了刑部两位侍郎的身上。
礼部尚书本就是从刑部调过来的,刑部的两位侍郎正好就是他的心腹,都是余阁老一党的人。
这怎么审?
审不出问题,外面的学子同意吗?
审出了问题,入阁之路就断了。
余阁老心塞,从刑部尚书生病,他还看出皇上想动刑部的两位侍郎。
最后,在他的示意之下,推了一个礼部官员出来认罪。
礼部尚书担了个失责的名头。
失责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入阁的机会,但尚书之位好歹保住了。
刑部的两位侍郎也打起十二分精神,在审理这件事上没有被人抓住把柄。
这个案子刚刚审完,会试的成绩也出来了。
这次恩科一共录取了一百六十人。林文康排在第五十六,十二叔排在第一百四十二。
曾凡就厉害了,排在了第八位。
接下来就是准备殿试。
有了会试的成绩打底,林文康入仕已经不成问题。
第261章 阁老之位
礼部这个案子审完后,不管是永宁伯府还是曾家的人,都认为曾大人入阁已经板上钉钉。
只等着皇上最后拍板。
但会试结果出来后,通政使方大人的呼声突然高了起来。
在建国初期,太祖设立了通政司,长官为通政使,正三品。
太祖在位期间,通政使的地位很高,和大理寺卿并立。
但先帝在位的后几年,因为通政司和大理寺、刑部的职能存在重叠,被逐渐边缘化,现在的通政使没什么实权。
所以,此前内阁的这一位置,并无人举荐这位通政使方大人。
但会试结果出来后,本次会试的会元自称是方大人的学生。
方大人一时在学子中的声望就高了起来。
然后朝中就有人瞧着风向,举荐方大人入阁。
虽然通政使没什么实权,但人家怎么也是九卿之一,这个资格还是有的。
而且,现在通政使的呼声还颇高。
林云珠瞧着就奇怪了。
按说能中会元的,之前也不可能是无名之辈。怎么此前就没人提过这位的老师?
且通政使突然之间呼声就高了起来,瞧着就像有人在操纵。
都是什么人在举荐他呢?
林文杰回来的时候,林云珠就问了。
林文杰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提了皇上的反应:“此前,皇上已经准备下旨,让曾大人入阁。但方大人的呼声起来后,皇上最近都压着此事。依我看,皇上似乎更中意方大人入阁。”
皇上的想法,林云珠倒不奇怪。
曾大人背后是曾家,这种世家出身的官员,在朝堂上和各方势力牵扯颇多,并不好掌控。且曾家还跟后妃的娘家有姻亲关系。
通政使方大人的家族,比起曾家就差多了。
这也意味着方大人的背后没有靠山,皇上若提拔他入阁,好掌控多了。
他只能仰仗皇上,以后也将是皇上在内阁的眼睛。
此前皇上没提他,不代表皇上没想过。
或许皇上认为他没能力和余首辅抗衡,提了也是白搭,说不定还把这位方大人给搭进去。
现在,既然人家有了学子的支持,朝堂上也有人为他发声,皇上定然很想抓住这个机会。
“这事已经拖了不少时间,皇上还没下决定,是不是还有疑虑?”林云珠问道。
“嗯,皇上应该还在派人查探。”林文杰回道。
查什么?肯定是查这位方大人背后有没有人。
皇上想要一位只听他指令的内阁大学土,若这位方大人背后有人呢?
他把人弄进内阁,岂不是给自已挖了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