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百废待兴,现在政策也逐渐稳定了,需要大量成熟的资本进入,盘活市场经济。”

“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姜云羡怔了一下,她跟在丈夫身边,这么多年浸淫商场里,才摸出的门道,居然让小外甥女一语点透了。

高第街的那些铺子,只是她在内陆试水的小打小闹,姜云羡真正想做的是品牌服装。

听了林萋萋的话,她笑着摇摇头。

“你说得对,是我狭隘了。”

“虽然去港岛,你们暂时能得到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却失去了最宝贵的机会。”

她看向林萋萋,又试探地问了一句,“萋萋,你觉得在能内陆哪里发展比较好。”

林萋萋认真分析起来,“现阶段当然是特区和沪市。”

“但我觉得如果要发展传统行业,集群式产业,江城也不错。”

“这里现在产业规模小,形式旧,但不管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在积极地寻求改革。”

“更重要的是,这里背靠沪市,又有一条大江直通中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在这里办厂,拉产业,绝对不会亏钱。”

毕竟这可是后世有名的‘江浙沪包邮’。

姜云羡越听越心惊,也就对林萋萋越满意。

这是她的外甥女,亲的。

真优秀!

她摸摸林萋萋的脑袋,“真厉害!”

“二姨听你的,最近我就让你妈带着我,在江城转转。”

“反正特区和江城也不算远,姨还没到老胳膊老腿的时候,可以多跑跑。”

“但有一件事,必须听我的。”

她转向姜云苓,“云苓,你把资料给我,我给你办证件。”

“等证件下来之后,你跟我去一趟港岛,再好好检查一下你的腿,我给你订几幅假肢。”

这当然好,林萋萋很开心地就把她妈妈的户口本塞了出去。

一家团聚是好事。

晚上林萋萋和姜英卓各自贡献了自己的拿手菜。

姜云羡只吃了一筷子就又哽咽了。

这个味道又熟悉又陌生。

她大哥自幼学厨,弟弟妹妹们都是吃他的试菜长大的。

这味道姜云羡从小吃到大,可长大了却再也吃不到了。

他们兄妹三人又说起小时候的事,又哭又笑的。

林萋萋没打扰他们,默默离席,拿了浇花的小水壶,去给院子里的葡萄藤浇花。

这是原主在离开之前种下的。

林萋萋穿过来之后,幼苗已经快要枯死了。

当时家里一团乱,只有张婶有时会给它泼一刷牙缸子水。

等家里稍稍安稳下来,林萋萋就接手了照顾这棵葡萄藤的工作。

她会定期给藤浇水,还时不时对着藤小声说话。

这棵幼苗也就顽强地活了下来,现在已经开始爬架子了。

也许到了今年秋天,它就能结出果来。

水珠均匀地洒落在绿叶上,林萋萋微笑地看着葡萄藤。

语气很轻地说,“我们的二姨今天找来了,给我们带了很多好看的衣裳和鞋子。”

“她还说会带妈妈去检查,要给妈妈做假肢。”

“这里的事,你放心吧。”

“不管去了哪里,你都要好好生活。”

最后一滴水珠落下,几个微弱的光点从草丛间飞出来。

扑闪着翅膀往上飞,屁股上的荧光一闪一闪的。

是不知道从哪里飞过来,躲在草里的萤火虫。

林萋萋之前没见过,惊喜地仰头看着它飞远。

她觉得自己说话的,她也许听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