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老李他们,听说林萋萋马上就要回去上学,很惋惜但也都支持。
“闺女,你放心,好好读书,只要这工地还在一天,你这餐车我们就吃一天。”
“要是考到京城里的大学,给刘叔说一声,能照应的,刘叔保准照应。”
林萋萋都一一笑着应下了。
不得不说八十年代的人情味,可比她生活的时代浓多了。
凌均这两天跟张婶也混熟了,他趁着没人的功夫问林萋萋,“学妹,你打算考哪个大学呀?”
“想去京城里的大学吗?京里的大学我都了解过,到时候可以给你讲讲。”
张婶眼神犀利地盯过来。
她看这个小子没安什么好心。
但怎么着,也比那个孟子平强。
要是让她说呀,还是小简同志好,人长得好,还稳重。
采访当天,林萋萋和张婶都穿上了姜云苓给做的白罩衫。
统一戴了口罩,头发也都盘了起来,看上去相当是那么一回事。
工地外买饭的顾客也相当配合,队排得格外整齐。
简玉书特地邀请了宫西珍一起过来。
宫西珍看到这场面也挺惊讶的。
“小林同志搞得真不错。”
“当时,看见她那份商业计划书的时候,我就知道自己没看错人。”
凌均今天带着报社的摄影记者一起来。
摄影记者远远地就拍到了主题图,“这场面不错。”
“人家一个私人摊点,搞得比咱们单位食堂还像样。”
采访进行得很顺利,凌均分别从简玉书,宫西珍和林萋萋三人的角度,了解了从银行贷款到建立摊点的过程。
越听,他就越觉得林萋萋很厉害。
不仅能吃苦耐劳,而且有勇有谋,又很有大局观。
她在20岁的时候,就能设计出完整的企业升级链路。
而且短短两周时间就实现了第一次升级。
凌均算是知道了,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自己20岁的时候,哪有这些意识。
更别提人家家里还突逢变故,要一边照料妈妈,一边复习功课。
一般人碰上这种事,说不定就一蹶不振了,她反而越战越勇。
想到这些,凌均居然感觉自己有点心疼了。
要是他能照顾林萋萋,她是不是就能生活得更轻松一点。
采访做完,摄影师还要多拍一些照片。
如果这篇报道有机会加刊,或者上内参,就需要多一些图片资料。
他要给简玉书,宫西珍,凌均和林萋萋拍一张合影。
拍摄前,摄影师特地问林萋萋,“同志,你口罩要摘掉吗?”
“不用摘,”林萋萋把张婶也拽过来,站在她身边,“同志,麻烦你把我们‘家乡菜’这三个字拍清楚就行。”
旁边的三个人都侧目过来,没想到林萋萋的品牌意识已经这么强了。
这张照片拍完,趁着几个女同志拍合影的时间,凌均把简玉书拉到了旁边。
“简同志,你是不是跟林学妹挺熟的?”
其实并不算太熟,但简玉书就是莫名的点了点头。
凌均立刻套近乎,“简哥,那我跟你打听个事呗。”
他脸有点红,声音压得更低,“你知不知道,林学妹她,有没有对象?”
听到这个问题,简玉书的脸色倏地沉了下来,“凌记者,这个问题和你要做的报道,无关吧。”
凌均打着哈哈,“我就是私下打听,是跟报道没关系。”
说完他又小声地嘀咕了一句,“但是跟我的未来有关系呀。”
后面那句也不知道简玉书有没有听到。
但他的语气更严肃了一些,“这是林同志的私事,我不太清楚。”
“但是,容我提醒你一句,凌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