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观止的那种。]
[可惜了,资本萌芽没发展起来,清朝还闭关锁国,挨了落后的打,痛彻心扉呀!]
[真的太痛了,想想就难受。]
明,洪武十四年(1381)。
“胡说八道!”朱元璋气坏了,这个王夫之居然是大明人,还反清复明,大明不需要这样的人。要他说,全天下的土地都是他这个皇帝的,他想用这些地干什么就干什么。
【害,历史不就是这样吗?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已经过去,但我们不忘国耻、奋勇争先。】
[怎么突然就燃起来了]
[感动]
[有点小作文的感觉]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
玄烨背着手在殿内走来走去,他感到焦躁,东方辰说王夫之的思想很先进,多有夸赞,已经相当明确的告诉他们以后真的没有皇帝了。他大清是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那国耻应该就在大清末年。穷则思变,玄烨思索着未来的道路,他不想大清重蹈覆辙,可是未来没有皇帝,玄烨觉得很糟心。
不只是康熙,史上有名的帝王将相都不大愉快,后世人从国耻中站起来重新发展,能够使用在他们看来是神器的工具,却依旧不是国力最强盛的,那么外邦人又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
【介绍了王夫之这个人,也简单了解了他的哲学和政治思想,最后我们来看他的作品。刚刚我跟大家说过年轻思想家作品里有朝代名的基本可以才是王夫之嘛,这个可不是骗大家的哦。王夫之的主要著作有《周易外传》《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宋论》等,四本书有三本都带着朝代。】
[???]
[不是只有两本吗?]
[周易也算吗?]
【周易当然也算啦,诗书礼易乐春秋嘛,易是《易经》,周易当然是周朝的《易经》啦~这样比较好记,毕竟要背那么多东西,没有一点技巧会背死人的。准确来讲,《易经》有三易,分别是《周易》《连山》《归藏》。但是《易经》成书太早,当时的书籍费用又很高,我们的历史太过漫长,《连山》、《归藏》很遗憾地失传于各种天灾人祸当中。《周易》虽然只是《易经》的一部分,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般都混作一谈。】
[好有道理的样子]
[是这样吗?总觉得哪里有些怪怪的。]
[我觉得没问题吧。]
[涨知识了。]
[那就是一本书呗。]
[我们失传的东西太多了,心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