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1 / 2)

庞晋川脖子上围了白帕,容昐站在他身后,细心的替他染发,她的动作很轻柔,没有让黑色的染料沾染了他的头皮,那一根根白的亮眼的发丝迅速的又被染黑了。

容昐问他:“长滢现在好吗?”

庞晋川颔首:“到了江南了,来信说是喜欢那边的气候。”

容昐又问:“他语气如何?”

“很是明朗。”他笑道。

两人的对话停了一会儿,就在她转身要去拿手帕时,他忽然拉住她,把头深深埋入她腰间。

一瞬间的功夫,容昐薄薄的秋衫就被一股湿意染透。

她摘下手套,反手搂抱住他的头,任由那丑陋的东西沾到她衣襟上。

此刻,他身边仅仅有她,而她一路走过来,也只剩下了他。

“容昐,为夫我老了。”他终于心甘情愿的承认了。

容昐扬起嘴角笑了笑,笑容依然很美,带着看透后的淡然,她低声在他耳边安抚道:“老不老,不在乎年岁,而在于你的心态。”

世间好的东西太多了,人不可以这般贪心,什么都想要。

有得到,就有付出的。

他汲汲功名半生,位极人臣,权倾天下,这可不是三十年前的庞晋川能做到的。

从此,庞晋川恢复到以往的作息,但是替他染发却成了她必要的事情之一。

她若是有时没空,他也不让人来染,只等她忙完了,两人再坐在庭院之中。

长滢十一岁的除夕夜,正好赶上南方的一场暴雨,没有回来。

十二岁时,他长了一岁,回来第一件事是和大哥三哥一起给庞晋川和容昐磕了三个响头,庞晋川望着三个儿子,紧紧的握住妻子的手。

过年后,他待到十五元宵节过后,那一夜他牵着父亲和母亲的手去了街上赏灯。

三人手上都提着如至送来的玻璃宫灯,长滢就牵着父母的手一直走,一直走,走到了街道的尽头,他才道:“明日就要离行了,爹娘保重。”

短短一年多的功夫,他长高了不少,庞晋川只是望着老儿子,不住的点头:“好,好,好。”他轻易不夸人,连长汀小时候那般勤奋苦读他也很少点头的,可对于长滢,他连说了三声。

长滢转过头望向容昐:“娘,儿子今晚回去想吃您做的夜宵。”

容昐抽出帕子,点了点头,长滢接过上前替她擦掉眼角的泪花。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他实在是不孝的,但依然选择要走。

庞国公府已经拦不住他向往外面世界的炙热,容昐很早就知道,庞晋川如今也知道了。

因为这是他和她的儿子。

长滢十九岁时,庞晋川给他写信,问他要不要回来考取功名?长滢拒绝了,那时他在藏南一代已经颇有名声,那里没有大夫,都用着祖上留下来的老方子,很多人吃不对药,活不过四十岁就没了。

他就将长期以来的庞晋川和容昐还有几个兄长给的积蓄,全部买了药,从江南拉了大夫,在藏南开了一间药店,药店仅收取药材的本钱,初一十五免费问诊施药。

钱花光了,他就再挣,他买了几块很好的肥田,专门种植药材,再将藏南极好的药材贩卖到北方,南方,以及华南地区。

期间,他吃了很多苦,药材还没种起时,一度关门大吉,入不敷出。

等药种好了,他忙着看人采摘,制作成药材,一整年都在外奔走着。

长汀路过藏南来看他时,他黑的很,浑身瘦的快皮包骨了,可却笑得很精神,拉着长汀到药店中去。

药童上来招呼,但看见东家身边跟着的威严中年男子,不由有些退却。

长滢就自己给他倒了水,笑道:“三哥不许告知父母这些事儿。”

长汀默默的望着小弟,常年的宦海生涯,他早已练就了感情的深藏不漏。

他低声问:“值得吗?”

长滢目光闪了闪:“除了不能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