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1 / 2)

再说了,来进献的这些女子都是什么样子,论品貌,论聪慧都远远不及儿媳妇。他那眼高于顶的儿子能看上吗?

现在儿媳妇正怀着孕,他可不想为了讨好这些狗屁世家而让儿子的宫中家宅不宁,自己的长孙可要顺顺利利的诞下。

结果,居然还真有人跑去问韩临风了,说太子妃有孕,只怕没人能服侍太子了,想要向太子呈些可心之人。

韩临风可是一点面子都不留,只盯看着来问的人,拖着长音问:“我看起来像是夜夜笙歌,没有女人便吃睡不好的色中之鬼吗?”

嗯……以前的京城浪荡子韩临风的确是这个样子啊!

可是没人敢照实说啊!只能继续陪着笑脸说些太子为人方正,一心为民,胸怀社稷一类的拍马捧屁之词。

韩临风又道:“既然如此,还请大人回去吧,如今国库空虚,我已经烦忧得日夜难安,就连陛下都说后宫里的妃嫔太多,平白多了不少的开支,怎么好还往宫里充人?你这不是向我进献贴心之人,是在增添东宫的开支……对了,你府上今年的赋税交了多少?账面可有疏漏?”

如此几次之后,再也没人去太子那找没趣了。

因为很快,韩临风就折腾得这些老臣没心去想塞人的事情。

大魏的良田多被世家挤占,可是呈交的赋税却与他们名下的良田大小无关,甚至有些功勋之家可以全免了赋税。

而这些世家又总是有借口不断扩大自己名下的良田,于是辛苦种田缴纳赋税的百姓,名下的良田越来越少。而扩大了地产的那些世家们,却并未多上交赋税。

这才是造成大魏财力接续不上的根本。

当初圣德先帝也是看出了这个弊端,想要推行均田,抑制世家的无序扩张。可惜才刚起了头,边关就发生了战争,而他也因为被世家摒弃,让自己的皇叔篡位成功。

现在,韩临风与父皇商议了一番后,想要再次动一动这块硬骨头。

只是有了圣德先帝的前车之鉴,此事做起来时,也要慎而又慎。

所以韩临风这几日都是召集了李归田等臣子,闭门商谈,改革田赋的事情。

不过当陛下宣布了均田新政的时候,这新政虽然较圣德先帝时期的政策温和许多,朝野还是为之震动。

陛下宣布,允许名下无地或者少地的平民开垦荒地,并可在州县的名下登记换得地契,然而本已拥有十亩以上良田的富农,若要再开垦荒地纳入自己的名下,则需要缴纳远比以往高昂的田税。而且从此以后无论世家平民,无论买卖,新纳入的土地都要加纳赋税,不可以功勋为借口免交田税。

第118章

这等政策显然是偏向于那些没有土地,或者田地甚少的贫民。

至于那些世家已经入口的肥肉,陛下吸收了圣德先帝的前车之鉴,并没有去动。

韩毅原本认为,这样来自世家的阻力会小一些。

可惜,朝堂上那些管东管西的爹们,岂能眼看着自己以后生财无望?一个个仿佛要被抄家一般,在朝堂上声泪俱下,痛陈这等忤逆祖宗章法的朝政,必定要给大魏带来祸事。

什么开垦荒田?山河龙脉,岂能让那些流民任意砍伐?

落云虽然身在东宫,可是也听说有人在朝堂上争吵个没完,就算到了退朝的时间,群臣们也没有散去。

据说还有两个老臣觉得新政一出,大魏朝便要完了,气得要在陛下前面撞柱明志。

可惜颤巍巍地还没跑几步,就被人拦下,然后那老臣顺势昏厥,被人用担架给抬出去的。

韩瑶也在落云的宫里,听着去打探太子何时下朝的宫人回禀,朝堂里如此乱哄哄的,韩瑶居然长舒了一口气。

她一边给嫂嫂剥着青桔的皮,一边感激涕零道:“我皇兄可真好!他不是知道了归北闯下了祸,这才赶着今日颁布新政,去招惹那帮老臣的吧?”

落云心里正替韩临风和公公捏了一把汗,听闻韩瑶这么说,都气乐了:“你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