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中》不同,他第一次这么强烈的想看看这部小说到底是个怎样的故事,他的家?乡,在别人的眼中到底是什么样的。

在千呼万唤中,1982年12月,人民文学刊登了李稻花的《风雨飘摇中》。

没有大?张旗鼓,仿佛一切都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拿到最新?一期人民文学的读者?,在翻看目录的时候,惊喜的发现,稻花老师居然在里面,那还等什么,第一篇当然要看稻花老师的小说。

也有人想要把李稻花的小说放在最后,有足够的时间认真品读,这可是诺奖提名作?家?的小说啊,必然是优秀的,值得学习的。

李稻花之前的小说,大?多?都是爽文,哪怕是悲剧结局,也是爽文开头。

这部小说不一样,从刚开始,就充斥着?压抑,哪怕李稻花在文中,对周围环境的描述,总是用热烈、明亮、艳丽这类的字眼。

可这样明亮的环境,更加衬托的主人公杨闯生活的黑暗,包括他内心的逐渐黑暗和扭曲。

而小说中,对滇省的描述,却是层层叠叠的树木,数不尽的蚊虫,和赤诚昂扬的同胞。

边陲小镇中,一边劳作?,一边唱山歌的普通人,每天风雨无阻在边境线上巡逻的解放军……

因为信息闭塞,很多人并不知道滇省的情况,或者?说,现在的人,更多?的生活在一种?,身?边即世界的思想中。

最大?的信息来源就是报纸,报纸上报道哪里打仗,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那就是确定的时间。

报纸上也很少会报道普通人的生活。

为什么通俗文学,或者?说是乡土文学曾经是占据市场很多?年,正是因为,这是普通人身?边的生活。

或许不是一模一样,可总能从里面某个角色,看到一些?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从而感同身?受。

杨雪看完《风雨飘摇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人都乐观,都向上,可这样的人确实是存在的。

他的父母就希望他能离开家?乡,家?乡太穷太苦,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天高皇帝远。

但那片土地上的人,确实也是值得歌颂的,稻花老师没有歌颂他们的苦难,而是歌颂他们的乐观,歌颂他们的贡献……

和歌颂苦难不同,歌颂苦难,只是为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吃更多?的苦,歌颂乐观和贡献,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有这样优秀的人存在。

他们或许距离我们很远,只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那也值得被大?家?知道。

杨雪本来只是想把描述滇省最多?的部分圈出来,只是圈着?圈着?,不知不觉的,就把所有的都圈了出来。

他觉得,每段描写滇省的部分,都值得看看,不舍得哪个部分被遗忘,就像他不舍得,自己的家?乡被遗忘。

“滇省这么美吗?”有读者?看完,突然开始好奇滇省。

在《风雨飘摇中》,滇省一些?地方,李稻花在文中大?夸特夸。

要不是没有照片,李稻花恨不得直接把图甩大?家?脸上。

八十?年代,环境污染已?经开始,随着?改革开放,工业化程度加深,环境污染会更加剧烈。

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的腾飞,这是每个国家?工业化都必须要经历的阵痛。

我们国家?还算好,因为工业化起步晚,各种?工业设备相对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对环境的污染也没有最开始那么严重?。

一些?老牌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先锋者?,已?经身?体力行的为大?家?展示,工业污染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正因如此?,经济腾飞带来的环境污染才能在大?力恢复环境中,用极快的速度恢复起来。

滇省确实偏僻,这样的偏僻也导致工业污染少,再加上人口少,优秀的自然资源就比其他地方多?很多?。

“真想去彩云之南看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