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各设主事,升主事之秩为从六品,与郎中、员外郎正式并列为六部司官,并且在部司中往往掌握实权,外官的知县以内升主事为荣。
③堂官:明、清时对中央各衙门长官之称。如各部的尚书、侍郎,各寺的卿官等,因其为殿堂上之官,故称“堂官”。
④朝审:明清两代实行的对判处死刑尚未执行的案犯于秋后重新进行审理的制度。《明史·刑法志》:“明英宗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令审重囚,谓之朝审。”
⑤辇下:指京城。辇,天子的车。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尊前岂解愁家国,辇下唯能忆弟兄。”
⑥辇毂(gǔ):指天子的车驾。以“辇毂下”借指京城。《宋书·孔琳之传》载奏劾徐羡之文:“羡之内居朝右,外司辇毂,任位隆重,自辟所赡。”
⑦衣紫腰金:也作“腰金衣紫”。戴紫绶挂金章。魏晋以后光禄大夫得假金章紫绶,因用以指做高官。腰金,腰佩金印,指为官。欧阳詹《咏德上太原李尚书》:“锵玉半为趋阁吏,腰金皆是走庭流。”白居易《哭从弟》:“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⑧应埙:即屠应埙,字文伯,号九峰,鄞县人。正德二年(1507)举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礼部主事,历任镇江府同知、湖广屯田副使。应坤:即屠应坤,字文厚,嘉靖二年(1523)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司参政。应埈:即屠应埈,字文升,号渐山,嘉靖五年(1526)进士,初选为庶吉士,后授刑部主事,历任礼部员外郎、翰林院修撰,不久升右春坊右谕德兼侍读,后被牵连而辞官。著有《兰晖堂集》
【译文】
嘉兴的屠勋先生,最初官为刑部主事,夜里住在牢狱里,仔细询问各个囚犯的情况,知道有一些人是无辜的。屠先生也不把这当作自己的功劳,而是悄悄地把那些人的冤情写下来,送给刑部尚书。后来朝审的时候,刑部尚书便拿他写的东西来审问这些犯人,没有人不心服口服,于是释放了十几位冤枉的人,一时间京城都称颂尚书大人的英明。
屠先生又禀报说:“天子脚下,还有很多冤民;天下之大,有成千上万的人民,难道没有被冤枉的吗?应该每五年派一个减刑官,去核实那些冤情并为他们平反。”
尚书便将此上奏朝廷,朝廷准奏。当时,屠先生自己也被派去当了减刑官。他梦到有一个神仙告诉他说:“你命中没有儿子,但现在因为你的减刑的提议,与上天的好生之心深深印合,上帝赐给你三个儿子,都官至高位。”当天晚上他的夫人便有了身孕,后来便生下了屠应埙、屠应坤、屠应埈三人,都做了高官。
【点评】
浙江嘉兴有个谥号为“康僖”的屠勋,他起初为刑部的主事,就睡在监狱里,忠于职守,仔细耐心地询问每个囚犯的犯罪情况,探问其中的曲直,因而得知有不少无辜入狱的。查明案情后,他并不将此当作自己的功劳,而是私下把事情的原委呈报给堂官。《道德经》也说,“功成而弗居”。不心生占有、贪功之念,消除了很多争端的祸根。东汉将军冯异谦不居功,为人谦退不伐。其他将士都争着申述自己的战功,而冯异常独自静坐树下,被誉为“大树将军”。将士们对他不居功自傲的精神深表敬佩,都愿意当大树将军的下属。
贪图功利者,又常引来杀身之祸。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韩信是中国古代著名将领,自幼刻苦研究兵书,精通兵法。作为将领能灵活运用各种战术。刘邦也曾赞赏他“战必胜,攻必取”。他为汉朝的创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史称:“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然而他最终却被杀。究其原因,他功高震主,刘邦有逼反之嫌。最重要的是韩信贪图功利,要求封地,甚至以不出兵相要挟,由是引起刘邦的怀疑;等到灭掉西楚后,刘邦即解除他的兵权。韩信不满,反意渐起,终于走上谋反之路。司马迁评论道:“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
贝壳(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