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3 / 3)

说:“你推举儿子,不怕别人说闲话吗?”祁黄羊答道:“大王问谁可做中军尉,没有问祁午是不是我的儿子。”孔子听到了上面两件事后称赞道:“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大公无私的美德。历史上无数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等,他们那种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挠,历尽磨难,以身殉国的“公”、“忠”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而只想自己得到利益的就是私,出于私心的就是伪善。而且发自内心、自觉的行善是真善,模仿别人、做表面文章的是伪善。为善而不求任何回报的是真善,为了某种目的而求回报的是伪善。

像这些道理,都需要自己认真的分辨、考察。

贝壳()免费小说在线阅读

※※※

※※※

何谓端曲?今人见谨愿之士①,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狂狷②。至于谨愿之士,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③。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相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天地鬼神之福善祸淫,皆与圣人同是非,而不与世俗同取舍。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④,惟从心源隐微处⑤,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注释】

①谨愿:谨慎老实,诚实。

②狂狷:指志向高远的人与拘谨自守的人。《论语·子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说:“如果没有能循规蹈矩的人为友(可教的学生),那么宁愿和行为激进、性格耿直的人交往。行为激进的人勇于进取,性格耿直的人不肯做坏事。”孔子认为这两者各执于一偏,不合乎中庸之道。孟子解释说:“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南宋朱熹又有所发挥,“行,道也。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盖圣人本欲得中道之人而教之,然既不可得……故不若得此狂狷之人,犹可因其志而激励裁抑之,以进于中道”(《四书章句集注》)。认为狂狷者,如得良教,可以成为“中行”之人。

③德之贼:道德败坏者。《论语·阳货》:“乡原,德之贼也。”

④徇:依从,遵从。柳宗元《封建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