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娘挎着篮子,笑着上前说:“你这女娃倒是能说会道,你家的油灯有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啊?”
李鱼儿立刻送上一张笑脸,说:“这位婶婶,一看就是识货的人,谁能骗得了您的慧眼。”
说着,李鱼儿试探的问:“婶婶,您买油灯是给谁用的?”
大娘被李鱼儿软软糯糯的声音喊的开心,笑着回答:“我儿子明年要下场,买给他读书用的,家里的油灯太暗了,你这油灯亮吗?”
李鱼儿从一众油灯里挑出一盏双灯台的油灯,递给大娘看,“婶婶,您看,这灯台上画着喜鹊,是彩绘的,不掉色,不怕水,而且上边还写着:喜鹊登枝,我表哥告诉我的,我表哥是童生,他可是逐鹿书院的学生。
表哥说。这喜鹊登枝代表金榜题名,高中状元的意思。”
一听金榜题名,还是逐鹿书院学子的亲戚,大娘的眼睛就笑成了月牙形。
“那你这油灯怎么卖啊?”
“不贵,只要二百个铜板。”
“嘶!”大娘吸了一口凉气,迟疑的说:“你这可比杂货铺里的贵不少。”
李鱼儿也不生气,货比三家是人之常情,她耐心的解释说:“杂货铺的哪有我们的好,您看,这是双灯台的油灯,一高一低,不仅美观,还方便。您平时起夜照亮的时候,只点这个低的灯台就够用。
您儿子要是看书,天蒙蒙亮的时候,就点这个高的灯台就够了,若是天很黑,两个一起点,总之,不管您有什么需要,都能找到匹配的点灯方法,方便还省油。”
李鱼儿又从桌子下的篮子里拿出一小捆灯芯草髓心做的灯芯。
“婶婶,您是我们的第一个客户,现在有优惠活动,买油灯还送灯芯,您看看我们家的灯芯,比杂货铺里的棉灯芯好用不知道多少倍,不易断,还省油,一次就送您五根,您能用到明年都不用再买了。”
大娘接过灯芯一看,用手捻了捻,果然是好灯芯。
想到家中苦读的儿子,大娘一咬牙,说:“成!你给我包起来。”
李鱼儿扯了扯呆愣的李老三,催促道:“三叔,婶婶是咱们第一个客户,给婶婶一个柳条箱子吧。”
柳条箱子有的是,李大郎闲了就编,编了好几百个。
而且柳条箱子基本是无本的买卖,就是让大头他们做也才需要花费一文的手工钱,跟二百文的油灯比,不算什么,他们第一次开张,能拉拢后边的客人才是最重要的。
李老三赶紧拿出一个大小刚好的柳条箱子,装了大娘看好的油灯,恭敬的递了过去。
李二郎还顺势说了几句吉利话:“婶子,您买了咱家的油灯,您儿子明年绝对能榜上有名,喜鹊登枝。”
“好好好!”大娘开心的接过柳条箱子,“这箱子编的真好,不仅有盖,还有把手,不错。”
大娘高高兴兴的走了。
有了第一个客人,接下来的生意就不愁了,人都有从众心理,越有人买,越买。
李鱼儿会根据不同客人的不同需求选择油灯,比如眼前的这位大叔,就是给来年要出嫁的女儿置办嫁妆的。
李鱼儿直接给他挑了一盏有大红喜字的油灯,“叔,您看,这灯就是专门给新人准备的,我表哥说了,上边写的是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大叔看了红色彩绘的油灯,心里就喜滋滋的,听了李鱼儿的吉利话,登时笑得合不拢嘴。
“你们还赠箱子吗?”
李二郎赶紧拿出一个柳条箱子说:“送,怎么不送,您这是给闺女的嫁妆,自然要包装的大气上档次了。”
说着就主动给油灯装好,递了过去。
李鱼儿又挑了一副对联,卷好,一起放进柳条箱子里。
“大叔,我们不仅赠送柳条箱子,还多送您一副对联。”
大叔诧异的问:“你们不是送灯芯吗?”
李鱼儿解释说:“两个都可以,您自己选就成。”
大叔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