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当初下令让宣舒宣悦赈灾时的阻拦,还是在原州的舆论,乃至于到赈灾结束回京路上的刺杀……

无一不是这些人所为。

“陛下,不可啊!”一道凄厉的声音响起,其中意味朝臣跪下之后,金銮殿中的朝臣们呜啦啦的跪下了一半。

“陛下,此举倒行逆施,不符祖宗规矩,绝不能行啊!”

“请陛下三思!”

跪下的人都异口同声的重复,“请陛下三思!”

萧稷坐在上首,冷眼看着这一幕,“朕昨日做了个梦。”

金銮殿安静了。

“朕梦到了先帝与皇室的列祖列宗,列祖列宗们与朕说,推行女官之事……甚好。”

金銮殿内一片沉默。

萧稷说的掷地有声,信誓旦旦。

不是都用祖宗规矩压人吗?

他也会。

朝臣们在瞬间的愣怔之后,自然还在努力的想要开口说话,说服萧稷。

这是一场争执与辩论。

但很可惜,反对的人占少数,萧稷和谢窈表态之后,甚至都不需要再开腔。

朝堂之上自有人站出来,为首的便是程风起赵昊李朔等人,宣悦和宣舒自然是寸步不让。

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反对的人说话的声音逐渐降低,显得很没有底气。

甚至许多人都现在才清楚认识到一件事:帝后对朝堂的掌控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原本先帝时候,世家的力量就一直被削弱,后来萧稷上位,世家更加落寞。

如今新起来的如程风起这些后起之秀,来日极有可能拿走如今属于这些世家的份额。

这些人心里虽然不甘,却还在努力相争。

最后还是萧稷一锤定音,宣布此事落定,不必再议,结束了早朝。

只是离开金銮殿时,许多朝臣面上的表情都十分难看。

但帝后有足够的忍受推行此事,倒也不必看他们的脸色。

且如今,因为刺杀宣悦宣舒之事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民愤。

大理寺和刑部在联合追查此事……他们的屁股都还没擦干净呢,只觉得哪哪都不顺。

选举女官之事,在京中自然也掀起轩然大波。

反对的人不计其数,尤其是那些文人学子,他们本就已觉得寒窗苦读多年十分不易。

天下学子无数,但状元三年只有一个,从前就有许多壮志难酬之人,如今再多竞争者,自然是极力反对!

但此次站出来发声的不仅仅是这些学子,还有无数女子,至于原州地区,则是直接表示了支持。

因为被激怒了。

宣悦和宣舒赈灾立了大功,是夏国的功臣,却在回京的路上屡次遇到刺杀,九死一生的消息传开。

打压之意太明显。

念书的男子多,念书的女子也不少,就算是不念书的女子,在知道这样的消息后,也有许多义无反顾站出来的。

她们只要知道,皇后娘娘此举,于天下女子有利,便足以让她们站出来!

而在这样的情况下,永乐大长公主也站了出来,公开发声表示支持选举女官之事。

此事一出,京中又是一番波澜。

永乐大长公虽然已经退出朝堂多年,但她余威尚存,自有一票支持者,且许多都是年长之人。

家里的长辈啊,老封君之类的,是能做主的年纪。

可不管京城众人对此事的争议性有多大,这件事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谢窈身后皇后,自然是被骂的最凶的,甚至被冠上了“妖后”二字,意在指责她蛊惑陛下,做出如此倒行逆施之事。

但支持谢窈的人也很多。

为了反抗“妖后”二字,支持她的人直呼她为“千古第一贤后”!

谢窈原本在很严肃的听竹青和司南说外面的局势,听到这个称呼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