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点头,乖巧的说道:“飞雪知道了,谢谢太后娘娘。”
总结一下:太后喜欢人亲自动手做的东西,这样才有诚意。
太后之后又问了他们几句,也跟云飞雪聊了聊,这次的态度像是一个很正常的长辈,没有再为难她,也没有对她很好。
聊了一会儿之后,太后端起茶杯轻轻啜饮了一口,说道:“好了,你们既然来看我这个老家伙了,那就按照我的规矩办,李嬷嬷,你带他们去吧。”
云飞雪听着还有些奇怪,不知道要去干啥,当李嬷嬷给她讲明白的时候她又震惊了。
果然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太后。
太后的观点是这样子的:就算是皇子皇孙也要了解人间疾苦百姓的事情,否则如何治国平天下,凭借脑中的想当然是绝对不行的,要真正的走到实践中去。
这个实践中,就是每次带他们去周围的田地里或者去周围的村落走一走,也或者到市井中走一走,每年跟每年都不一样。
当然他们出去走有侍卫护着,李嬷嬷陪着,安全问题倒是不用担心。
他们去之前要先换下身上的锦衣华服,换成普通的棉布衣服。
太后相对开明的一点就是她虽然偶尔主张孩子们要吃点苦,但是绝对不会拦着孩子们过好日子,不反对他们穿锦衣华服。
正文 第83章:面朝黄土背朝天
但出去体验生活的时候还是要换成不打眼的棉布衣服,不然穿成那样这就是明白告诉周围的农民伯伯他们家里很有钱很有权,可以一哄而上来抢的。
从云飞雪的角度,她觉得太后的教育是很成功的,毕竟教出来了一个开国皇帝。
而且体验民间生活是有必要的,毕竟只有真正的理解民间,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
举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明朝的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这种,其他的皇帝很多都不太管这些民生之事,但是国家还很稳定。
轮到崇祯的时候,崇祯十分喜欢管事,亲力亲为,之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明朝亡了。
崇祯喜欢亲力亲为但是却并不懂得民间百姓的事情,只是夸夸而谈想当然,这样当然治理不好了。
据说万俟靖他们上次去的是县城,那么他们这次要去的就是乡村。
坦白说从东汉末年到如今,百姓经历的战乱流离了数百年,就算是在之后的晋朝也没有多么的太平,依旧苦不堪言。
等到万俟峰一统天下继位皇帝的时候,人口已经锐减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说是十室九空也不为过。
万俟峰一即位就开始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并且鼓励生育,努力增加万俟王朝的人口。
但因为即位还没有几年,所以这些政策效果并不明显。而且有的时候还因为天灾人祸有民变的事情发生。
因为战争的关系,民间的青壮劳动力不多,很多耕地种田的都是老弱妇孺。
田地很多都荒芜并没有人开采,跟他们在建康可以算得上纸醉金迷的生活相比,这里就算得上是满目疮痍。
农民们都很瘦弱,因为征税的关系他们几乎都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挣扎在贫困线上。
看到这样子的情况,他们都沉默了。
他们在建康锦衣玉食,每顿饭倒掉的东西也许比农民一年的口粮都值钱。
他们每天嫌弃肉太多会发胖,农民一年到头可能才能吃得上一次肉。
每次太后带他们来看真正民间生活的时候,他们都有一种羞愧感。
万俟靖除了羞愧感之外,还有一种无力感。
万俟靖看着那些正在种地的农民伯伯,面沉如水。
农民是真正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烈烈夏日,他们被太阳晒出了无数的汗水,明明已经累得头晕眼花,却随着身体的本能进行机械的动作。
他们的脸上甚至都没有任何表情,不苦不怨,因为他们早就麻木了。
对这个可怕的世道,麻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