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2 / 2)

苏措大喜过望,连客气都没客气,随即列了个单子给我。

似乎从那日开始,我就负担起帮她借书的使命。

帮她借书我无怨无悔,可有时候还是担心她的学习,都是高三学生,时间从来都是只缺不多――为了不让上次的错误重演,忍了数日之后,终于试探的问她:“苏措,你平时看这么多书,回去后还有时间复习吗?”

那时正是课间休息,她一边狂抄着前一天的作业,一边大大咧咧的回答我的问题:“有空了还是会看看的。不过,我不是你那样的优等生,对自己没那么高的要求,我干吗要在不喜欢的事情上浪费时间啊。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日子怎么样过都好。”

“那大学呢?”我不死心的继续问。

“随便考一个就好了,”她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活着又不是为了考大学。”

这是她第一次正面回答我关于未来的话题,虽然我早有预感,还是瞠目结舌。

沈思录同情的看我一眼:“江为止你别费心了,苏措就是这样的人。我也劝过她,她的固执程度,大概已经无可救药了吧。”

“我觉得你的人生态度,”我斟酌措辞,“轻松得难以想象。”

“你要这么说也没错,”她抄完了作业,一脸的心满意足揉了揉了手指,“我有个超级聪明能干的哥哥,他会负担起亲戚朋友的期望的,我呢,大树底下好乘凉罢。”

她停了停,最后露出个笑:“更何况,也没有人对我有什么期待。”

细想起来,她的论调我非常明白。她的父母早逝,被伯父伯母收养,也许父母的离去让她觉得“生命不易,人活着就应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那些没兴趣的事情,比如重复的做题和练习,花太多时间毫无意义。

“只要你好好的就够了,学习好坏什么的,完全不要紧”,她的家人也应该这么想。

她的经历和她的人生态度一脉相承。我想,一个人的人生只有他自己才有决定权,不能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而随意对他人的生活方式指指点点,是最大的不尊重。

理解固然理解,依然如鲠在喉。

我是肯定要考华大的,如果她随便考了个大学,跟我不在一个城市――

悚然一惊。

下意识的抬头看她,完美的侧脸的轮廓,和沈思录说笑起来白皙的脸庞荡荧荧的光泽,宛如月光下的白玉。

她的那种悠然而然的生活态度,让我忍不住开始怀疑自己在一直以来坚持的“什么都要做好最好”是不是都是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