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3 / 3)

普法,再三强调,“以后沉塘之事绝不可再有!有什么事,去官府找县令断案!”

去他娘的皇权不下县,不给这帮法盲好好普法,还不知道有多少姑娘无声无息被沉了塘。

必须好好处理这个问题!

最近春风得意的陈县令被顾淮之骂得有点懵,也有点委屈。这……人家关上门家族里的事儿,又没报官,他哪里知道?这骂挨得冤啊!

顾淮之见他这样,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你就不会让人多去村里给他们讲讲律法,别的不说,杀人犯法这个理他们总该懂吧?谁给他们的胆子杀人?”

这其实牵扯到了宗族权力和皇权的问题,很多人都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有什么事情自家就解决了。更何况之前一直在乱世之中,皇权不稳,宗族势力便随之扩大。演变成如今的局势,也是社会背景的锅。

顾淮之明白这一点,却不能放任不管。

其他县令看着陈县令挨骂,心里还挺高兴,让你这老小子?N瑟,现在好了,挨骂活该!

结果顾淮之话锋一转,炮火又对准了他们。

每个县的问题都不小,开荒政策宣传不到位的,为了一棵菜私斗弄出人命的……那真是比唱大戏还精彩。

顾淮之走完这一圈都觉得自己的下限每天都在受到挑战。当然,顾淮之也碰上了不少值得称赞的人物事迹。比如某个村的孤儿,小时候受过村里跛腿木匠的接济之恩,一直将木匠奉为父亲,孝顺至极,奉养木匠晚年。木匠一生未婚,死后也是这孤儿为木匠披麻戴孝,摔盆守灵,热热闹闹地大办了一场。

类似的事儿也不少,只能说人性有光也有暗,让人唏嘘。

不过顾淮之的目的是为了敲打县令们多关心底层百姓,自然是有一个算一个,将他们骂得极惨。

几位县令一起挨骂,都见过了彼此狼狈的模样,莫名消除了几分隔阂,感觉彼此间的感情都更深了呢。

顾淮之喷完人后又给了他们一颗甜枣,充分肯定了他们最近良好的工作态度,又说自己已经给京城去了信,邀请一帮名士开春后来安顺县游玩。若是他们玩得舒心,安顺县便能由此出名,名士效应治下,安顺县以后根本不缺游客。到时候再把各县之间的驰道修一修,让名士也能看到其他县的美景。

这个饼画的十分香,彻底治愈了挨了一顿批的县令们。刚才还低着头蔫儿吧唧的县令们立即满血复活,脸上充满了干劲儿,誓要配合安顺县做好这第一次迎接名士的工作,打响康郡的名声,未来大家伙才能跟着一起吃肉喝汤。

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