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的各种礼仪法度乌日厉不大看得上眼,但学堂里夫子教的大道理,还有各种书籍,乌日厉还是十分认可的。要不怎么说山下人聪明呢,多读书自然就能开智。
为了避免山下夫子心怀不轨把他儿子给教歪了,乌日厉还特别心机地选了他十四岁,按山上的算法已经成年的儿子交给顾淮之,为的就是学了山下人的本事后好好带着族人过好日子。他们现在已经下了山,可别让族人被山下人给坑了。
跟着乌日厉一起来的,还有个约摸三十来岁的中年文士,五官生得颇有几分凌厉,神情却极为温和,目中更有一番看尽世态炎凉的超脱之态,风度让人心折。
见顾淮之好奇地看了这位文士一眼,乌日厉也不瞒着,顺嘴就将这人的来历倒了个干净,“这人在山里乱走差点被熊瞎子给逮住,寨子里的人把他救了。好不容易休养好了,又说想见见你。我见他有几分见识,天文地理都能说几句,就把他带过来了。”
话里话外虽然都透着嫌弃,但乌日厉话中的亲近之意不似作假,显然对这中年文士印象颇佳。
顾淮之仔细打量了这人一番,忽而皱眉道:“我见你颇觉面善,敢问当年你我二人是否在哪儿见过?”
中年文士微微一怔,目中露出怅惘之色,良久才道:“草民并未见过使君,不过草民祖上倒是与使君府中有过往来,草民肖似生父,想来使君该是见过我父。不过照使君的年纪,那会儿应当还未记事。”
“敢问先生贵姓?”
“在下姓徐。”
徐,顾淮之脑中灵光一闪,久远的记忆愈发清晰,这是当年接任顾玄的相位,自尽殉前朝的徐季陵徐丞相的后人!
第106章 不朽
徐季陵之死一直都是顾玄心中的遗憾,顾淮之当年离京时也见过徐季陵一面,那会儿顾玄刚辞官,准备带着一家人回虞川,徐季陵还特地过来为顾玄送行来着。
既然是故人之后,顾淮之自然不会拿面子情那一套糊弄人,连忙请了这位徐先生上座,又命人呈上热茶,仔细问了问他的近况,这才知道,原来此人正是徐季陵的幼子,当年梁肃攻破京城时,徐季陵慨然赴死,家人在他的安排下平安离了京。
却不料世道愈发乱了,流民疫病肆虐,徐安的母亲兄弟俱都染病亡故,唯有徐安命大,撑了过来。家道中落,从高高在上衣食无忧的权相幼子沦为无根浮萍,徐安心中本有一股戾气,后从阎王殿上走了一遭,倒让徐安大彻大悟,看透红尘疾苦,颇品得几番禅意。这些年,他独自一人走遍了齐朝境内有名的山山水水,还一路西行见识了许多边陲小国的风景,心性见识绝非常人可比。
顾淮之听得心旌神摇,忍不住感叹道:“先生果然大才,这等经历,鼠辈庸才不可及也。这些年,祖父每每提及先徐相,心中都大为悲痛。若是祖父知晓徐先生的消息,定然大感欣慰。”
徐安微微一怔,不由笑道:“不料顾相竟然还记得我父亲。”
“徐相那样的忠义之士,天下何人不知?好在永顺侯将先生带了过来,不然,我在青州待了好几年,竟然不知先生也在此处。若是让祖父知晓了,定然得将我好好训上一顿!”
顾淮之这人天生就有一种本事,不管什么话,从他嘴里过一遍,就显得格外真诚动听。
徐安虽然也就比顾淮之大上十来岁,但其前半辈子经历之坎坷,绝非顾淮之能想象的,尝尽了人情冷暖,自然也练就了一身铜皮铁骨,等闲的奉承话都不能让他动一动眉毛。但顾淮之这话,本就带了五分真心,再从他嘴里过一遍,便成了十分真情。
徐安听了,不免也跟着叹了一句,“难为顾相挂念了,家父已经故去多年,如今还记挂他的人,不多了。”
一旁的乌日厉听着他们二人聊着聊着就伤感上了,不由皱了皱眉,开口打了个岔,“合着你们还是认识的啊?我说这家伙看着就不一般,看来我把他带来见你是带对了!”
因着顾淮之看上去对徐安的印象十分不错的样子,乌日厉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