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现在干的是二把手,顶头还有个上司来着。他想大刀阔斧地搞事情,总不好越过冯克己去。左右冯克己虽对他有意见,但心还是正的,自有一番傲骨,不至于干出什么故意给他下绊子的事。
不出顾淮之所料,冯克己见了顾淮之带来的表格后,略一思索就明白了这表格的用途,连连称妙,拍案笑道:“这东西不错,以后可以用来记账。”
顾淮之点头,详细介绍了一番表格,“大人,此物名为表格,日后采买拨款等事,均可用表格记录。买了哪些东西,拨了多少银子,都明明白白填上,后面还有负责人签字。哪一笔账出了问题便直接找签字的人负责,免得有推诿之事。”
踢皮球可是老传统了,责任到个人,想踢都踢不了。
冯克己大声叫好,看着顾淮之淡定的神情,很是感慨,“外放六年,你又精进了不少。当年我还觉得我家那小子能跟你比上一比,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
不等顾淮之谦虚一番,冯克己又乐道,“不过,也不止那小子一个比不得你,年轻一代中,你一枝独秀,旁人再出色,也比不过你半分。”
皓月当空,谁还会关注微末的萤火之光呢?
表格确实十分便捷,往常看着就叫人眼晕的账目在一张张表格的归整下都让人神清气爽。初步在户部试行后,便得了户部上下一阵叫好。见状,冯克己又立即拍板,决定将这表格推行到其他几部,户部和每个部门都有往来,毕竟不管是哪个部门,都要花钱的。要花钱,就得跟户部打交道递条子。现在户部有了更高效便捷的表格,再看其他部门递过来的条子,就是一种煎熬了。
于是,冯克己觉得,还是得跟其他部的尚书谈一谈。
但这一谈,都涉及六部了。这样的大事儿,私底下决定不合适,只能让元熙帝来定夺。
元熙帝倒是没想到,顾淮之刚去户部就能搞出这么大的动静来,虽然没如冯克己的意可劲儿给国库弄银子,但有了这个表格,便能减轻众人的工作量,是惠及所有官员的好事儿。尤其是责任到个人的方式,最得元熙帝欢心。每每遇到难事儿,底下人各种踢皮球甩锅,现在好了,都责任到个人了,看谁还敢继续甩锅!
除此之外,元熙帝也十分喜欢表格的简洁明了。天知道他这个皇帝每天要看多少奏折,就有那么一帮糟心玩意儿写的破奏折又臭又长,通篇废话拍马屁不说,还十分冗长,重要的事情都散在各处的马屁中,元熙帝想偷懒跳过几处都不行。要不是现在得刷名声,元熙帝真想把那几个讨嫌的东西绑过来打一顿板子。
这会儿看到了表格,元熙帝福至心灵,以后奏折也能这么干啊,划好重点区域,要紧的事儿写在那一块,其它的拍马溜须之语随便他们往哪儿写,反正朕可以不看!
几位尚书也觉得这表格不错,他们年纪大了,精力不比以往,这表格看着就清爽,省心,十分不错!
元熙帝同意,几位尚书也没意见,推行表格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虽然这东西很好懂,但保险起见,顾淮之还是让人去各部做了个专业培训,讲解了一番表格的用途以及填写方式。
有人欢喜有人愁,表格填写起来确实十分简洁,但因为责任到了个人,底下检校等人的任务却变多了,责任也更重,心中难免有些计较。但元熙帝对表格再三称赞,他们心中就算不乐意也得憋着。后来发现用了表格后,上司想把锅往他们头上甩也甩不成了,这帮人又转忧为喜,乐呵呵地接受了这种方式。
最憋屈的是卢主事,他还等着顾淮之跌个跟头呢,结果人家转头搞了个大新闻,还在元熙帝面前露了脸,又得了百官的认同,卢主事本就是个气量小的,愣是把自己给憋病了,倒是又让人好好嘲笑了一番。
顾淮之六年未回京,早先的名声已经有人逐渐忘了。哪怕这几年青州在京城很火,顾淮之的名字时不时也出现在京城,但其他人总觉得传言有夸大其词的地方,并不觉得顾淮之有传说中的那么厉害。
结果顾淮之一回京城,就改变了所有官员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