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他们说是只要努力念书就能变得聪明,等到日后考过科举当了官,就能成为和顾使君一样了不起的人。
偶像的力量是巨大的,孩子们又处于十分好忽悠的年纪,进了学堂后一个个干劲十足。夫子也很有水平,不死板教条,反而用一些有趣而富有哲理的小故事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还给他们讲他们姓氏的由来。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完了,还在换牙的孩子们都很开心,笑得露出了牙齿的豁口:念书真有意思,又不用干活,也不难的嘛!
不过两年,青州就交上了一份让人欣喜的答卷。
这帮蒙童中,不乏天资出众者,前十的水平就是放在京城也十分能打,要是不出意外,不出十年,说不准顾淮之就能在京城见到他们中的一部分――成绩太出挑,顺利中举进京赶考。
这样的成绩让顾淮之欣慰,嘉平帝大喜。这一波可都是寒门学子,未来的有生力量,嘉平帝能不高兴么?
这样的成绩,让朝中本来反对的人也没话说。嘉平帝便大手一挥,在各州正式推行免费蒙学之事,各家适龄儿童都得进学。
顾淮之在青州蒙学步入正轨就不再关注这事儿,将精力放在了顾燮身上。
顾燮上回被亲爹坑了,没能下场考试。这一次顺利拿下小三元,成为了秀才,小小风光了一把。人人都夸顾淮之后继有人,说顾燮有他当年的风范。
顾燮听了却不是很满意,鼓着腮帮子对顾淮之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比阿爹更厉害的人!”
这志向可不小,顾淮之麻溜给儿子鼓掌,对儿子这份雄心壮志充分给予肯定,然后又笑眯眯地给他灌毒鸡汤,“人嘛,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定的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