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玄偏头看了顾淮之一眼,不置可否,沉默了片刻才反问他:“你怎么看?”
顾淮之心里的想法其实还挺多的,就是观点可能有点太犀利,生怕说出来后被顾玄按住暴打一顿。
虽然顾玄表面上脾气还是挺好的样子,平时也特别宠顾淮之,保险起见,顾淮之还是开口给自己要了个护身符,“我要是说了,阿公你不许生气,也不许罚我!”
这还是顾淮之第一次表现得这么怂叽叽的样子,顾玄立即来了兴趣,挑眉道:“行,我答应了。说说吧,你有什么高见,还担心我听了揍你?”
顾淮之偷偷瞟了一眼顾玄的脸色,然后拿过书案上的笔和纸,在纸上分出朝廷、百姓和世家三方,嘴里还解释道:“现如今的形势,朝廷再次涨了赋税,百姓不堪重负,卖田卖地,卖儿卖女的不计其数,更有大量没了田产的百姓拖家带口寻求世家的庇护。”
顾淮之一边说着,一边在“百姓”和“世家”之间连了一道线,然后接着分析,“世家地位尊崇,名下的田地大部分免税,百姓一旦成为世家的佃户或者部曲奴婢,便成了隐户。隐户多,在籍的百姓少,朝廷能收到的赋税自然也越来越少。于是,朝廷国库空虚继续加税,结果只能导致更多的百姓成为隐户。这三方,除了世家受益外,朝廷和百姓都是受害者。”
顾玄的脸色十分微妙,看不出喜怒,浑身散发的气息却人顾淮之忍不住缩了缩脖子,老老实实地垂手站在一旁,低下头来不敢再轻易开口。
良久,顾玄才问:“你觉得,如今时局不稳,山河即将破碎,是世家之过?”
顾淮之弱弱回道:“不全是世家之过,但世家也要负一定的责任。”
第12节
顾玄忽而一笑,双眼紧盯着顾淮之,犀利反问:“若是没有世家帮助皇室管理朝政,这天下说不定会比如今还乱!千百年来,世家地位一向尊崇,受万人景仰,怎么如今反倒成了罪过了?”
顾淮之抿了抿嘴,见顾玄不像是真正生气的样子,接着辩解道:“世家地位真正达到顶峰,也不过就是这几百年的事。先秦时诸子百家轮番登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事时有发生。世家虽显贵,也不及如今这般总揽朝政大权。”
“那你觉得世家为何能有今日之地位?”
顾淮之毫不犹豫地说了五个字:“九品中正制。”
顾玄忽而一笑,而后又是一叹,不知是喜是悲,怅然道:“当年士族能力何等出众,力挽狂澜者层出不穷,才换来如今士族高不可攀的地位。却不曾想,一代代传下来,不少世家子弟竟是一个个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贪图享受没人能比得上他们,虽风流雅致,却无治世之能。可悲可叹呐!”
顾淮之暗暗松了口气,小声问顾玄:“您不生气?”
“我有什么可生气的?”顾玄低低一笑,揉了揉顾淮之的头,感叹道,“你能发现此等弊端,阿公很是欣慰。世家地位尊崇了数百年,受过的非议多了去了,如今不也好好的吗?流水的皇朝,铁打的世家,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总会有人想出应对之策来的。”顾淮之摸了摸鼻子,小声嘀咕道。
顾玄耳朵挺灵,听清楚了顾淮之的话后又是一笑,“应对之策?只要世家还在一日,皇室就得仰仗世家治理朝政,想打压世家,哼,以往不是没人干过,结果呢?世家照样高高在上,而对方的王朝早已灰飞烟灭。”
顾淮之心说办法还是有的,学过后世历史的都知道,科举制度就是彻底治服世家的枷锁,自从科举兴起后,世家就慢慢走向没落,再不复往日荣光。
但是碍于身份,顾淮之提都不能提科举的事,不然的话,顾玄脾气再好,怕是也会真的气上一场。
于是,顾淮之又硬生生把话题扯了回来,“其实世家同样也是受害者。战事一起,首当其冲遭受乱军攻击的定然是士族阀门。都说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兵器所指之处,可没什么士庶之分。”
顾玄默默点头,沉声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