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一波则是心大的武将,觉得你们文官怎么屁事那么多?人家带着媳妇儿出去住几天都要辩论几句,嘴碎得跟三姑六婆似的。人家疼媳妇儿关你们什么事?
这一次,身为文官的顾淮之十分想站武将。自己就带着媳妇儿度个蜜月,回来发现一堆人就自己度蜜月一事哔哔了好几轮,就差私底下搞个辩论会了,你们怎么就这么闲呢?
事实上,顾淮之还是有点低估了他自己目前的地位。虽然他现在也就是个六品小官,放在大佬云集的京城里根本不够看的。但他本身出自顶级世家,又有个当吏部尚书的祖父,本人还是第一届科举状元,虽然没有明说,但在众人心中,顾淮之已经能称得上是世家年轻一代的代表。结合眼下所有人对世家的推崇,可以说,顾淮之本人就是个风向标,他的一举一动,很大程度上会引领一个新潮流。他现在大肆秀恩爱宠妻宠得人尽皆知,传出来的讯号就是正妻地位将会再度提升。对于某些心里有鬼的人来说,当然会感到些许不适。另外,即便是部分对妻子十分尊重的人,心里同样对顾淮之的行为有那么一点点不满。结合顾淮之打马游街时当着京城百姓的面秀恩爱的骚操作,只能说顾淮之好像有点颠覆往日男性高高在上的地位,在夫妻关系中适度地放低了姿态,这才是让他们觉得不太爽的一个点。
只能说,顾淮之大概自带腥风血雨体质,度个蜜月还能让大半个京城为他的行为掐一波架。这发展,真是让顾淮之无语。
然而无语归无语,不满的人群中还有顾淮之的顶头上司呢。文化人批判起人来方法多了去了,一不留神舆论大战没压住,就得被泼一身脏水留下黑历史。对方喷顾淮之感情用事格局小,顾淮之要是不反击,让人把这个印象坐实了,以后还怎么往上升?那就只能硬刚了呗!
舆论这东西,自然是可以人为操控的。对方骂顾淮之儿女情长不够爷们儿,顾淮之顺势给自己宣传了一波宠妻爱家又孝顺的名声。华夏人骨子里都喜欢看和和美美一家亲的剧情,顾淮之这么一通操作下来,形象直线上升。又有顾家徐家和郑家在微他造势,都不用顾玄出马,顾?i在宴会上随口一句:“我辈性情中人,要的就是一个真,情之所至,对妻子偏宠几分又如何?干卿底事?”直接把人给怼回去了,还为顾淮之嬴了个至情至性的美名。
徐晰更为直接,张嘴便骂,“成日里盯着别人的闺房之事,风月楼的老鸨听了都要甘拜下风。”
一场舆论战下来,顾淮之大获全胜。得了好名声不说,还刷爆了徐清漪的好感值。事业爱情双丰收。
至于原本还对他有点看不惯的上峰,现在有意见也只能憋着。不仅如此,他们还被顾淮之反向洗脑了一波,漂亮话一堆接一堆砸向他们,中心思想却只有一个――爱妻子的男人都是好男人。
以顾淮之五岁就能正面刚郡太守还刚嬴的战绩,论嘴炮功夫,还是上峰输了,连着好几天脑海里都跟中了邪似的循环播放爱妻思想。几人私底下一沟通,都觉得顾淮之有毒。
顾淮之在翰林院的工作也格外顺利。初入官场,顾淮之这一帮新科进士全都处于被人带的萌新阶段,根本不会交给他们重要事务。元熙帝登基不过一年,还有各种小范围的动乱需要他派兵平息,又要安置百姓,忙起来也忘了关注这一批新科进士。
还是顾淮之度蜜月事件大范围传来后,元熙帝才想起来还有这么一批新鲜血液在呢。
作为第一批经由科举选□□的官员,顾淮之他们本就代表了元熙帝新政的一部分,具有极大意义。元熙帝要是想要继续推行科举取士制度,那就得从这一批考生中选出几个着重培养,让所有人看到科举取士的效果,这才更有资本堵住某些对科举心存不满的世家的嘴。
于是,元熙帝一拍桌子,顾淮之不就是个好人选吗?自身有实力――新科状元;家世也靠谱――有顾玄从旁教导坐镇,绝对不会有翻车的风险。
要树典型,还有比顾淮之更合适的人选吗?
那必须没有。就是他了!
就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