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1 / 3)

郑长河嘴里含着饭菜连连点头。

菊花笑道:“娘甭担心,如今连哥哥都晓得不睬她,咱俩更不能答应了。娘也跟外婆说说,让外婆拦着点儿。”

杨氏拿筷子点了点她的额头,嗔怪地说道:“你这傻丫头!要是旁的事,你外婆自然向着咱,来财调皮了她也会管;可是来财到底是她的孙子,我要是摆明了这么嫌弃他,跑去跟她说这样的话,还不把老人家气死了?你甭瞧她动不动就凶来财一顿,其实她可心疼来财了。你还指望她能越过来财,专门为你打算?没准她也是想来财能到这来念书哩!一个是孙子,一个是外孙子,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你叫她能咋办?”

青木停下筷子,想了想道:“二舅母说这话的时候,外婆好像真的没说啥反对的话哩。”

这下大家更忧心了要是外婆亲自来开口,那不是麻烦了?菊花却下了决心,别说是外婆,就是外公这会儿从地下爬出来,要送来财到这来上学,那也是不成的。

第八十五章三十晚上的温馨

不管来财会不会来上学,这年还是要过的。几人也不想被这事弄得心里不痛快,遂放下不提。

家里四人都能干活,今年又因为年货备的足,心情也好,忙得格外起劲。

大年三十,一家人早起就开始忙了起来,杨氏跟菊花窝在厨房就没出来,又是煮又是炒的,香气直往外飘;郑长河跟青木把猪栏、鸡笼都贴上了“六畜兴旺”的红纸。

如今青木认得字了,他想起李耕田家的布置,便也买了副对联贴在门上。本想也在堂屋中央的墙壁上挂上一副中堂的,可自家的屋子虽然寒素,却是跟清雅不沾边,所以也就罢了。倒是杨氏在赶集的时候,买了一副财神的画儿回来贴了上去。

下了一夜的大雪,今儿过年还没停,天上仍然飘着细密的小雪花。

菊花家单独住在小青山脚下,再忙碌,也没多大的声响;倒是远处的清南村,炊烟袅袅,欢笑不断,夹杂着狗叫声,热闹的很。惹得小黑狗站在院子门口,对着村子的方向不时地用它那稚嫩的嗓音“汪汪”地应和两声。

今儿是大年三十,就算是吃不下,饭桌上也不可简便了,因为那样显得不兴旺。

于是,把猪尾巴穿在猪头上煮有头有尾么;鱼是一定要烧的年年有鱼(余)么;又杀了一只鸡六畜兴旺啊!

结果,再加上其他的菜,硬是烧了一大桌。

杨氏忙碌转悠着,笑得合不拢嘴。往年穷,那是没法子;今年烧了这么多的菜,可不单单为了吃,那表示她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为此,杀鸡的时候,菊花要阻拦,杨氏便跟她解释这只鸡是不能省的,菊花这才同意杀鸡。

这么一忙,连晌午饭也没好好吃。杨氏下了一斤面,就着炒青菜一家人草草地垫了一把,继续忙碌。

下晚的时候,外面陆陆续续地有人家开始放炮仗了,这是有人在吃年饭,过年了。

杨氏笑呵呵地说道:“嗳哟!这些人咋这样快哩!他爹,赶快去上坟。咱这年夜饭也差不多了。”她扬声对外喊道。

郑长河父子还在忙一些杂事。要知道大年初一到初三,都不兴干活的,因此那些柴草要多拿些回来,菜要多砍些回来,屋子里也要收拾齐整了;他俩又把院子里的积雪铲干净。总之,农家生活就是这样的,你要是找的话,总能找到事忙。

郑长河听了,忙答应了一声,收拾了一番,提起早就准备好的黄表纸、香,还有几碗菜,和青木上坟去了。这过年上坟女人可是不能去的。

天擦黑的时候,菊花家的年夜饭也端上桌了。

郑长河跟杨氏瞧着满满一桌的菜,笑得满脸灿烂;青木也是开心地微笑;只有菊花,还没吃呢,那肚子就饱了。烧了这么久,光闻油烟味儿也闻饱了,她这是典型的“年饱”!

郑长河放了长长的一挂鞭炮,又放了几根大炮仗,硝烟弥漫中,先摆上碗筷敬祖宗;杨氏也在上方的旧条桌上摆了个小土香炉,烧了三炷香。

这个过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