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2 / 3)

杨氏道:“不插伙哪成哩?他们也都想种两季稻子,赶时间哩。再说,你赵三叔和张叔都添了几亩地,插伙早些把秧苗栽了,也好忙地里的事情。那山芋、黄豆才种的,不得伺候好?有你父子俩下田,我就跟菊花在家烧饭吧!”

菊花关注地听着爹娘跟哥哥商议栽秧的事,这可是不能马虎的。

要说这插伙栽秧劳动量还是一样的,并不能占多少光,不过一来人多干事热闹些,二来心里也好过些。不然两个人呆在自家田里,觉得那空荡荡的水田总也填不满,这劳苦的日子就跟看不到头似的。人多的话,一亩田很快就能栽完,那心理上感觉好受多了。

不说菊花家温馨的家庭会议,且说宋掌柜得了图纸,就住进了下塘集,全力盯紧了作坊的工程。

同时,他把来福和王金华都招进了方家作坊,并马不停蹄地联系小青山附近的村庄,洽谈采购木料事项;这作坊建设也是一天一个样,迅速地建成投产了。

有钱就是好啊,办事贼快!

第二百一十九章田野

清南村的人却没心情管这些,他们又投入了栽秧割麦的紧乍

快要栽秧了,外婆在菊花家住了几个月,终于不肯再住下去,青木便趁着去下塘集买地的当儿把她和来寿送回去了。于是,菊花的生活又忙碌起来。

春日里,草木青青,阳光柔和,微风拂面,空气清新,如果不是春耕紧张忙碌的话,这种田锄草饲养家畜的生活,菊花并不觉得劳苦,反而体会到田园生活的悠闲意趣。

她想,是不是田地太多了?

如果田地再少几亩的话,爹娘和哥哥便没那么赶,这日子就好过多了。

可是,就算是嫌多,她也没办法,爹娘是肯定不会卖掉田地的。既然手中有这些田地,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让田地荒在那里,啥也不种的。

春种是劳累的,也是令人期盼的。

人们由开始的栽一趟秧后,半天也直不起腰,到后来的应付自如;由第一天从田里爬上来后,步伐蹒跚,到几天后的健步如飞;那田野由开始空荡荡的一片白,变成行距整齐的连绵翠绿,一连好些天的春种,仿佛把人们攒了一个冬天的悠闲和舒适给消耗殆尽,唤醒了身体里的劳作因子,每天都精力充沛地早早起床,全力以赴地进行春种。

菊花也觉得自己的手脚更麻利起来,比起去年,她这后勤工作做得轻松了些,想是完全适应了这种紧张的抢收抢种的农忙生活。

栽秧的时候,由于梅子搬到山边来住了,花婆子往儿子家跑得很勤,说是帮梅子帮忙,这就让菊花有机会见识到梅子到底是如何跟婆婆相处的。

她有次到梅子的新家送些咸鸭蛋给她,看到她安排花婆子做事,真是惊掉了下巴,也终于明白,她为何说花婆子并不算懒了。

原来,她根本不理会这个婆婆的禀性和习惯,说话也直截了当,该干啥就干啥,绝不听花婆子的辩解和推搪,也不给她机会拖拉。

妙-在她不是故意这么对花婆子的,她是一贯如此!

如今的花婆子真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梅子和李长明分开单过后,她把家里也收拾的井井有条,保持了梅子留下的好传统。

她也不闲串门子了,倒是很喜欢往儿子家来,跟梅子相处极为和谐的样子。

为啥哩?因为梅子做的饭菜比她做的好吃嘛,时不时地,还会煎些饼让她带回去,她也不偷吃了,直接干活吃饭,谁也没话好说不是!

菊花见了她那一副勤快的模样,回家笑了好久,对梅子也是佩服万

这天,春种已经近了尾声,所有的水田都栽上了秧苗,菊花家还剩了最后一块水田没栽上,是撒秧苗的底田,青木休假这天便和杨氏一块补栽上秧苗。

郑长河还在给刘小妹家帮忙,她家也是最后一天了。因为今年她二嫂已经进门,所以也没让菊花去帮忙煮饭。

菊花在家里忙绿了这么些天,好不容易松泛了,因想着自家几个人的饭也好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