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2 / 3)

叮当响,肯定就不用这么担心了。

她看着何氏,心里十分感动,要是旁人,才不管这些哩。

何氏把锅炒得铛铛响,锅里腾起阵阵油烟,她翻了几下后,盖上锅盖,对杨氏道:“小点火烧,这干笋要焖一会。”

杨氏点头答应了,随即皱眉道:“你说的虽然也在理,不过咱两家的事情,不跟旁人相干,哪个爱说就让他说去,只要他们小辈过得好,才是最要紧的。再说,你们如今也是盖了瓦房,家里也算是不错了。”

何氏转过来,靠近灶洞边,笑着对杨氏说道:“我只想多攒些家当,把菊花体面地娶回来就成。

要是一味地怕人说闲话,非得挣钱比你们多再上门求菊花,那这辈子怕是都没指望了。嗳!你说气闷不气闷,你家日子过好了,明明是好事情,我只有高兴的,却还要但心这个。”

杨氏听了心里欢喜,说道:“还不都是那些闲人,吃饱了饭没事干,专喜欢管人家的闲事。”

第二百四十二章远亲不如近邻

何氏跟杨氏在厨房里嘀咕儿女的亲事,外面院子里,张大猃也跟郑长河谈起这事。不过,到底是男人,没有婆娘们那么嗦扯一大堆有的没的他们的谈话简单而直接。

张大栓见四个小辈去了后院,张槐走在菊花的身边,一副醉心满足的模样,显然搬过来跟菊花紧邻令他欢喜不已,他便抬起头问郑长河:“明年定亲可好?”

郑长河想了一下,点头道:“成!”

张大栓就裂开嘴巴笑了,又问道:“啥时候成亲哩?”

郑长河立马瞪了他一眼道:“我再养两年闺女还小哩。你急啥?两个儿子,还怕没孙子抱?我就青木一个儿子,不是还没娶么!”

张大栓见他一副怕人抢闺女的模样,摇头笑道:“我也就是问问么,又没说一定要马上成亲。菊花是小了点。你也甭跟挖心挖肺似的,闺女嫁过来了,你还不是整天都能瞅得着,又不是隔了几十几百里,见不着。”

他们心里都有数,菊花年纪也不小,就是还没长开,怕是要多养两年才能成亲。

郑长河想想也是,根本不用担心见不到闺女,不过是换个屋子住就是了。

两人三言两语地说定了这事,又扯起其他的事情来,最重要的就是马上要收割的晚稻。

张大栓笑道:“这晚稻你就不用那么着急了,反正割完了也不用整田。再说,我可只有三亩田,收完了也能帮你一把。”

郑长河笑逐颜开地说道:“不着急,有稻子收着急啥哩?要是天天让我收稻子,我也乐意。这一季晚稻收下来,家里可是要多收不少粮食哩。呵呵,想想都开心,咱可是从没收过这么多稻子。”

张大栓见他幸福的样子,也会心地笑了,谁不想多收些粮食哩?小时候饿肚子的记忆尤其深刻,想忘都忘不了。

他问道:“这晚稻收回率,肯定是吃不完的,你打算卖么?”

郑长河摇摇头道:“怕是娃们不想卖哩青木和菊花都说要多留些粮食在家,心里才安稳。我想想也是,如今也不急着用钱,要是还跟往常似的,把粮食交税的交税,卖的卖,家里剩不下多少稻子,全靠吃玉米过日子,那也太不像样了。”

他是个憨实的人,就算菊花和青木挣了不少钱,他也不认为自己能随便花,所以他不说“不缺钱”,而是说“不急着用钱”,在他的心里,只有自个种田和养猪得来的钱,花了才踏实。也不是说娃们挣的钱不好,只是他总想着,这钱还是留给娃们添置家业才好。

也不是人人都跟他想的一样,比如要是柳儿娘得了这么多钱的话,只怕会显摆的全村都知道;要是花婆子的话,那肯定是整天买好吃的杀馋了;不过张大栓、黄大磙子、周矮子、刘胖子这些人,肯定会跟郑长河一样照常累死累活地干。

张大栓叹了口气,感慨地说道:“就是这个话。不是咱不肯吃苦小时候吃野菜不也过来了只不过不想娃们再跟咱一样,一年忙到头,连白面和白米也吃不上,他们如今正长身子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