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1 / 3)

菊花听了诧异:这话说得倒有几分道理。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出自真心就是了。她这会儿跟菊花一副掏心掏肺深谈的样儿,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她们有多深的交情哩,再不会想到几年前两家也是大吵过的,想起这事菊花就想发笑。

小年媳妇见菊花不说话,自顾自道:“如今可好了,咱们是真的放心了。娃儿他们随便在门口、村里乱跑也不怕了。大伙儿说起这事来,不知多感谢张家哩!”

菊花急忙道:“这都是村长安排的,我们不过就是跟着出了点银子,村长还出了大头哩。”

小年媳妇笑道:“你也不用客气,我们都晓得是你家先提出来,村长才安排人的。”

菊花就没再吭声。

原来,他们收辣椒结束后,本想撤回在各个路口守候查看的佃户,因听人说又有一个村丢了娃儿,觉得这人贩子怕是一时半会儿杜绝不了,就跟槐子商量,让他去跟李耕田说,专门安排人常年在这几条路口看护,并不时地在村里往来巡查,外村人进来离开都要仔细询问,这样就杜绝了歹人作恶的可能。

李耕田听了连连点头,他如今也不差这点银子,不说为乡人修桥铺路了,这点小花费还是能出得起的,于是就张罗起来。

想着好歹都是有功名的人家,他就召集了张家、赵家、刘家一起,以三秀才一举人的名义,每户一年出十二两银子,安排了四个人,分别在通往清北村的渡口、往榆树村的路口、村头往下塘集去的大路口、村尾进山路口安置了四个壮汉常年看护。

他李家另外多出钱,在这四个路口都盖了一间屋子,又安排家里下人不时在村里转悠,看见生面孔都要问询。

这下可把村里人乐坏了,一个个称颂不绝,都道跟秀才老爷一个村就是沾光,如今清南村可是十里八乡最安全的庄子了。这事追根究底,还是张家收辣椒引起的,所以人们转而又说起张家厚道来,可见世事难料。

万分感谢亲们投出宝贵的粉红票票

第四百六十六章敲打

说笑间,几人到了周小年家的地头埂,槐子一看那红萝卜窝子,就笑道:“你也种了这么些年的庄稼,这还瞧不明白?你咋这么贪心哩,一窝丢了那么多萝卜种?下边萝卜一长大,它们就挤不下了,难不成你还指望萝卜自个能往旁边挪两步?”

菊花和小年媳妇都笑起来。

周小年摸摸脑袋,憨笑道:“也没觉得多,一窝就丢了十几颗种子。”

槐子道:“那哪成哩!一窝也就能丢五六颗,顶天了。你丢那么多,回头个个只能长得跟小指头粗,有啥用?种少些,那红萝卜又粗又大。”

小年媳妇笑道:“咱不是头一年种这个么,心里也没个成算,往年也没地种。如今可就晓得了。”

小葱看着地里绿茵茵的萝卜秧子,又举起手里的麦苗瞧了瞧,似乎在比较这两样东西,长得不大一样哩。

槐子见了,忙笑着对周小年道:“让小年伯伯拔一根萝卜给咱小葱瞧瞧,可长了萝卜没有?”

周小年忙下了垄沟,扯了一根粗壮的秧子,下面也就细长一根茎,在枯草上蹭了蹭,擦干净泥巴,笑着递给小葱道:“瞧,还没长大哩。”

小葱忽闪着眼睛,瞅了小年一会,并不伸手接萝卜,转而看着槐子。

槐子笑着接了过来,道:“来,拿着。多谢伯伯了。”

小葱用白嫩的小手攥着那细碎的萝卜秧子。脆声道:“谢,伯。”

小年媳妇连声夸她懂事。

又说了些锄草施肥的话,几人方才分开。各自去忙。

槐子带着菊花来到半山上王家,王忠早在等着他了,见他和少奶奶一块来了,想让他们进屋去喝水,槐子摆手道:“甭客气,咱先看看那盆栽,完了再到前头来歇息。”

王忠这才作罢。引他们往后院去,这是为了养盆栽专门用土坯围起来的一个大院子,连竹林也圈进来不少,里面稀稀朗朗地摆着大大小小的木板条钉成的箱子,箱子里装得是土,栽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