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说得更远些……”

他的话头一顿,旋即一字一句地说道:“如今朝中劝进的呼声越来越高,殿下登基是大势所趋。而臣的二叔武宁侯虽将兵在外,家眷老小都在京城,断然不能在不忠之外再背上不孝的罪名,决计不会轻举妄动!更何况,殿下无需担心事后反弹,横竖臣的名声素来不好,又是嘉兴公主的小叔子,如有不好,回头尽推在臣身上即可!”

顾振一副吃了秤砣铁了心的架势,太子顿时沉吟了起来。见他显然有所心动,太子妃自然又在旁边帮起了腔。太子自然知道太子妃在章晗和王凌手上吃了不少憋屈的苦头,因而恨不得这妯娌两人俯伏阙下随意发落,但却有些警醒于顾振的坚持。只是,顾振自从此次回京之后,在女色上头就已经一改从前的流连,变得极其克制。

“孤只问你三个字,为什么?”

见太子的目光倏然转厉,顾振先是面色一变,随即才一字一句地说道:“回禀太子,从小到大,大哥都是顾家最出色的一个,武艺最好,皇上最赏识,就连娶妻也是金枝玉叶的公主,即便臣袭封了威宁侯爵位,在顾家人眼中依旧不值大哥一根手指头。说来也是讽刺,不知道当年臣那父亲究竟是为了什么,非得给臣取一个和大哥的名字读着一模一样的名字。”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他会让顾家人乃至天下人都知道,他从没有不如顾镇!他好容易才得到的消息,确信章晗和王凌藏在嘉兴公主府,他非把这对号称文武出众的妯娌抓出来不可!

见太子果然意动,顾振便趁热打铁地说道:“臣不敢让太子殿下为难。传胪之日,百官齐集一如朝会。那时候驸马不在府中,请太子妃殿下召见嘉兴公主入宫,正是动手良机。”

听到这个答案,太子顿时沉思了起来,良久,他方才淡淡地说道:“也好,就如此吧。”

第二百五十六章 传胪之日,决战奉天殿!

奉天殿的殿试素来都是天下读书人心目中最大的荣耀之一,即便不入鼎甲只得三甲同进士,但也好歹会随之迈入朝堂出仕为官。然而,这一年却因为皇帝重病不起,太子代为主持殿试,而此前又曾经闹了一出抬圣人牌位围宫门,一时间这一场殿试便盖过了此前火药局被炸,太子指斥赵藩所为的那一桩大事,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焦点。

太子自然也知道其中关节,为了表示公允,此前他不得不听了夏守义的提议,让新的会试读卷官点了首倡闹事的北平士子宋士芳以及其他几人,这一次又索性在殿试读卷官中加入了夏守义张节等等老臣,自己亦是在最终前十名上一一把关。当最终的那十张荐卷呈到了他的面前,发现其中并没有那几个北平士子的卷子,他自然舒了一口大气。

哪怕此前是为了弹压局势而不得不息事宁人,毕竟他那会儿还名不正言不顺,但并不代表他就真的能容忍士子们那样激烈的反弹。多给北平和陕西两省一些进士名额是可以的,但殿试名次上头若再对这些闹事的家伙让步,他这个储君的颜面就荡然无存了。因而,他欣然在前三甲中将出身直隶的一个贡士点了状元,又将江西和山东两位贡士点为榜眼探花,待到礼部官员禀报了明日传胪的所有安排,他少不得点了点头,却又仿佛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追封孝仁皇后的仪制,都已经安排下了?”

“回禀殿下,尚书和二位侍郎正在一块定仪制。”

前几日吐出的那一口血让太子心有余悸,想到自古以来不是没有没挨到登基便撒手人寰的太子,他即便不敢出宫,可还是少不得让人从宫外悄悄挑了名医进宫诊治。可知道身上不好的人是当今东宫储君,再好的名医也是谨慎了再谨慎,没有一个人敢把话说满的。因而在思前想后考虑了许久之后,太子终于下定了决心。

夜长梦多,干脆先把名分定下!横竖他并不想让他那父皇现在就死,追封了生母吴贵妃之后,他便让皇帝退位训政,于是方才乾纲独断让礼部去制定追封仪制。

“传胪之日后,孤要看到礼部将一应仪制奏上来!”

太子盼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