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几十年不曾做过道场,做道场都须做些什么,老道自然也是记得清清楚楚――”说罢,他眨了眨眼,退回几步:“也罢,你们去便去罢,将那些茶叶都给我们留下就是了。另外,老道出来得有些久了,正想着家去呢。你们的茶叶,老道暂时就带回去了。待做出了新茶,再让徒弟给你们送来,如何?”
“能得道长指点,儿三生有幸。”王玫正色,朝他行了稽首大礼。这几天,她跟随着这位老人,也学到了不少养生知识与做人之道、行医之道。虽说时日有些短,但她在心中也已经将他尊为自己的先生之一了。“只是不知道长仙居何处,儿若得了新茶叶,也好与道长送些。”
药王神情微松,笑了笑:“这些年,许多人都在寻老道,想让老道给他们诊脉,甚至于想求什么长生之法。这世间并非没有老道无法医治的痼疾,更没有什么长生之法。老道之所以长寿,也是因养生得当的缘故。只是他们不愿约束私欲,又想得长寿,哪有这般的好事?”
王玫微微颔首,很是赞同他所言:“有所得必有所失,便同福祸相依一般。”
药王接着笑道:“若老道将所居之处告诉你,说不得反倒是害了你。因而,我的徒弟给你们送茶,你们便将新茶叶都交给他就是了。说到长寿养生,老道见你以茶叶入药为养生之饮,才这般感兴趣。昔年有名医酿屠苏酒、茱萸酒、菊花酒,成了普天下众人必饮之物。这些药酒味道虽奇怪,却都有益于养生。而今又有这茶饮,若天下人都能饮得,也是一件惠及万民的大善之事了。”
王玫便道:“儿也只愿有朝一日,能见家家饮茶,人人都通简单的养生之法。其实,养生未必需什么贵重之物,山间许多野菜野花便可入药,亦可养生。”
药王点着头:“你说得很是,确实是个有慧根的。他日待你家的二郎君出世了,定要让他给我做徒弟。”
王玫不由得失笑了。这句话,这些天她已经不知听药王说了多少回。初时她委婉地表示自己可能不会再有孩儿。药王便给她把脉确定她已经调养了一年,再多将养些时候,便自然而然会有身孕。她欣喜之下,便许诺道,只要孩子喜好医道,必定送他拜师。药王便更是不屈不挠,让她答应从幼时便培养孩子对医药之道的兴趣,这才罢休了。
“药王放心,儿既然已经许诺,便不会食言。”
“好!有你这句话,老道便放心了。”说罢,老人便如轻烟一般,飘然而去。
王玫想起崔渊信中曾言,晋王李治欲前来拜访药王,便吩咐丹娘让人赶紧送信去长安。药王若想离开,恐怕谁也留不住他。李治若不能赶上这次机会,却不知下一次他出世又是何时了。若真待到她的孩子拜师的时候,或许便又过去几载了――世事沧桑多变,倘若错过他所求的机会,恐怕就再也无法转圜了。
☆、第一百五十二章 道场中事
七月十五日一早,王玫一行人便离开山居别院,下了山坡,坐车沿着南山往南行去。她派人打听到的道观,正好在樊川附近。因斋醮、道场、祈福都十分灵验,在樊川的女眷们当中颇有几分名气。且那道观附近还有一座不错的尼寺,正好可供内眷们借居几日,直到做完道场为止。
马车行了小半日之后,便在南山脚下停住了。因将要正午,日头有些毒辣,王玫便放弃了步行登山的想法,改坐了檐子。许是香火鼎盛的缘故,这上山的台阶休整得很是宽阔平整,也有不少香客正拾级而上。崔家仆婢们最近已经走惯了山路,很快便抬着檐子到了那座她们欲借宿的尼寺中。
这座尼寺比洛阳长秋尼寺更大些,前后共有四进。前头两进建有各种佛殿、佛堂、佛塔、钟楼、鼓楼等,后头两进一为比丘尼及普通香客住的寮舍,一为招待贵客们小住所修的几个精舍院子。时至中元,想做道场的人家也很是不少,精舍里早就已经住满了人。王玫因使人说得晚了,只能住在比丘尼们腾出的寮舍中。
她先前出过家,住寮舍已经习惯了,也并不觉得太过简陋难熬。倒是崔蕙娘、晗娘、?S娘都不曾住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