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这假把式终究没有拜成。
一阵喧嚣铜锣吵闹从长江堤上蜂拥而下?,一路奔进了城中府衙方向。
“不好?了,不好?了,马报来了!”
几个原在寺内装群众的老臣一听马报,立马装不下?去了。
他们翘着胡子挤到明孝跟前,“太子,治水不可儿戏!马报起?,洪峰至,如何能叫池州府不战而屈,平白再淹掉良田千亩?!”
“殿下?,我们切不可一而再地贻误战机啊!”
旧时水情,等同于战情,亦有专门渠道投递。
根据汛情紧急程度,又分羊报、马报两种。
如果汛情不是很紧急,洪峰强度不是很大,一般用“羊报”进行?汛情传递。
所谓“羊报”,就是由水性好?的士卒,乘羊皮筏顺流而下?,沿途将?刻有水位信息的水签,扔到河中。
这种羊筏,将?大羊剖腹剜去内脏,晒干后缝合,浸以青麻油,使它密不透水,充气?以后可浮在水面。而负责报讯的士兵,须同羊筏绑在一起?,入水前食“不饥丸”,在惊涛骇浪之中,沿各河口岔道投掷水签,可谓九死?一生。
各地防汛守卒会在缓流处收到水签。
地方官员便可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各项应急预案。
如果汛期很紧急,水势很大,则就会启用耗损更大的“马报”报告汛情。
为了将?大汛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中央和地方,沿河地方卫所须备足日行?百里的良马。一旦出现?河水陡涨,快马带着汛情,将?沿河堤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及下?游官府。
以黄河为例,上自潼关,下?至宿迁,每三十里为一节,马报一日夜可驰五百里,速度甚至快于洪峰。
自古都是河患多、江患少。
甚至古语曰:有河患,无江患。
这些原是河淮报汛的办法?,程先主政江西,便也带到了南方。
马报的蹄声,头一遭响彻在皖江堤岸上。
却令刚刚沉寂下?去的府城,再次沸腾起?来。
不知是谁,高呼一声,“大洪水要来了,城要破了,城要破了”
第127章 第 127 章
“蛇终于出洞了。”
城中这一出, 苏训似是早有预料。
只是他?这一声叹息很快淹没在一阵疾呼中。
“连日晴好,哪来的洪水?”
一个穿着奇怪的老道风风火火从外间闯入。
花衣杂巾,破旧拂尘上还?卷了两?根稗草。
十分的不修边幅。
门后洒扫老头闻声扔下扫把, 赶忙拦人。
“老牛, 如此?喧哗, 成何体统!”
“可去你的老马, 这都什么时候了?”
牛老道一把推开马老头, 跟头斗牛似的,急急往里冲,“苏大?人, 近几日上游诸地道纪司都不曾报雨, 无雨又如何有汛?咱们快快将那胡乱跑马的造谣头子拿下!”
可见自古天气预报准不准另说, 气象台权威一直不容挑衅。
只是等他?刹住jio, 一抬头对上的竟是明孝太子。
“嗝,殿……大?……大?公子。”
他?气愤地倒车几步, 狠狠扯住上官袖摆。
“马监正怎么也不提醒提醒咱?!”
马监正夺回袖子,捞起倒挂在门前金刚上的破扫帚,低斥道。
“没个眼力见, 我这都明示了!”
老牛抓头。
身?为气象系统一份子,道纪司小朱十分上进,悄摸摸给上峰递答案。
“大?人,有句老话叫金刚扫地有劳大?驾。监正是在用扫帚提醒您,大?人在此?, 从容,要从容。”
从没容过的牛道士:嗬, 应个征召混个小官,还?得学整这黑话……
二人一个是南钦天监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