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习惯了,她总是这样的,似乎从不在乎什么,但他很清楚自己在她心中的份量,她爱他,超过爱其他任何,而他也爱她,却远远超出她爱他,他是将她视为生命那样来爱,或者于他而言,她比他的生命更为重要。
她放下针线,对他嫣然一笑,看他认真的吹箫,清幽的箫声变得更为缠绵,低低的在院中回旋,太平府中的人听得呆了,他们听不懂箫中薛崇简的深情,只隐约觉得那箫声缠绵得紧,令他们心怀激荡,令他们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些美好、快乐的事情。
他们并不理解他们以人才、文彩和武功名震洛阳的少年王爷为何推辞所有的应酬,夜夜留在府中吹奏这些令人心慌好听的曲儿,他们不相信外间关于他和太平公主之间的传闻,因为他们知道他只是在陪伴她渡过那些孤寂无聊的夜晚,特别是武王爷死后,公主更寂寞了。
她一个人住在那四面环水的小楼里,打发她的绝代红颜,打发她孤苦、凄清的寂寞岁月。而王爷,只是在尽他为子的孝道而已。
正文 第七章 第二节 延宁
武承嗣呻着酒,冷眼年看武三思失魂落魄的不知在想什么,他轻咳一声,武三思恍若不觉,于是他沉沉问道:“四弟,你在想什么?”
武三思猛的一抖,回过神,掩饰道:“没什么?只是琢磨皇上为何要大兴土木,建什么香岩寺。”
武承嗣一皱眉,“四弟,你怎么傻了,建香岩寺可是肥缺。皇上有意交给薛崇简办,可他推三阻四,不肯离开洛阳,于是便落在我头上,这次我可要大捞一笔。”
武三思愣愣道:“薛崇简不肯离开洛阳?”
武承嗣冷笑道:“恐怕是不敢离开太平,怕她又可给他找个后爹。”
他不无嫉妒的说:“四弟,你听说没有,凤阁侍郎李迥秀这些日子天天往太平府跑。”
武三思恼怒的说:“二哥,你还恋着太平,这些年来,她给了我们多少难堪。”
武承嗣冷冷哼了一声,武三思道:“二哥,好好儿的建什么寺,原来的白马寺不是挺好的。”
武承嗣见他一脸疑惑的样子,得意道:“去年关中大旱,六个月滴雨未下,河水、井水全都枯竭了,庄稼颗粒无收,饿死的百姓尸横遍野,皇上非常焦急,最后宰相狄仁杰出了个主意,在东门张贴了皇榜,皇榜上说只要有人能解除旱情,不仅奖赏十万两银子,还封万户候,可皇榜张贴十余日,无人敢揭,皇上心急如焚,在乞雨时推翻香案,指天痛骂。当日晚间,皇上梦见一癞头乞丐,这乞丐形容极为古怪,见了皇上一不跪拜,二不呼万岁,只笑嘻嘻的看着皇上,皇上奇怪的问他有何事?他说要解关中大旱,非得皇帝亲自为他做件事。皇上大喜,一口便应允了。那知他竟要皇上为他洗脚,皇上斟酌再三,还是为他洗了,结果天真的下了大雨,解了关中旱情,侍皇上为乞丐洗完脚,雨也停了,皇上大为感激,便要赏赐那乞丐,但乞丐拒绝了,他说他是天上的香岩童子,见人间久旱不雨,生灵涂炭,又有感于皇上为民请命的诚心,便私自下凡降雨,但触犯了天条,很快便要死了,他要皇上跟随午门外那头白象走,直到白象卧住不动,那里就是他的安息之地。最后他说了句话,令皇上至今不解,他托皇上为他照顾一个人,但又没有言明是谁。他说完那句话后,便死了,皇上在梦中随那头白象走到城外一个地方,那白象便卧住不动,皇上记下了地址,第二天醒来一问,那晚关中果然降了大雨,皇上明白那乞丐果是天神,便命人到城外白象所选之地为乞丐建寺。”
武三思目瞪口呆的听完,他突然拍了一下桌子,吓了武承嗣一跳,却听他说:“二哥,我曾延宁说,去年大旱时,公主大病一场,昏睡了三天,她醒来后,说她做了个梦,梦中那个人正是香岩童子。”
武则天含笑看着金雕玉凿的武延宁,这是一个和张昌宗、张易之一样罕见的美男子,但他和二张不同,他的英俊是男性化的,却又不过分刚毅,粉白如玉的脸上五官安排得绝无可挑剔,他的举止安详有度,显得文质彬彬,却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