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1 / 3)

拓跋烈不远是个抽旱烟的汉子,拓跋烈走过去询问:“这是什么王孙公子的车队不成,要不,你们怎么给他们让路了。”

那汉子看了拓跋烈一眼:“大齐的王孙公子见了我们王记的车队,也会让路,刚过去的可不是王孙公子,是我们武陵源的大姑爷,也是雁门的大掌柜,我们这些分号的车队,见了大掌柜自然要让路的,更何况,那马车上有武陵源的徽记,想来大小姐也在车上,见了武陵源的徽记,老百姓都会自觉让路,更何况我们王记的车队了。”

武陵源?拓跋烈愣了愣,虽身处东胡,对武陵源也是如雷贯耳,就在二十年前,大齐还是内忧外患,外有北胡南蛮虎视眈眈,内有深州大旱民不聊生,而在短短数年之内,大齐能平北胡,征南蛮,据说跟冀州武陵源的支持脱不了干系。

传说武陵源是大齐骠骑将军夫人所建,去过的人都说哪里是天下最美,最安乐祥和的桃源,只要你能想到的,武陵源都有,而且,武陵源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大齐平北胡,征南蛮,大多军费都来自于武陵源。

自己一直想不明白武陵源怎会有如此多取之不尽的钱财,如今见王记的车队,才算明白,却仍有些不信:“王记是武陵源开的?”

那汉子点点头:“当然,武陵源是沈姑娘所建,沈姑娘也是我们的将军夫人,将军姓王,开的铺子自然是王记了。”

拓跋烈暗暗吃惊,原来如此,怪不得武陵源如此富有,北到北胡,南至南蛮,几乎每个城都有王记的商铺,听人说,只王记的一个分号,一年的利润已经相当可观,这么多铺子星罗棋布,王家的财富恐不止是富可敌国了。

想到此,不禁道:“王家如此富有,难道你们大齐皇上不会疑心吗?”

那汉子呵呵笑了两声:“若是别的商家如此,恐早抄家灭门了,唯独我们武陵源,再富也无妨。”

拓跋烈:“这是为何?”

汉子:“一看你就不是我们大齐人,不了解我们武陵源的东家,沈姑娘是我们大齐的活菩萨呢,当年深州大旱,赤地千里,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沈姑娘也是那时候嫁到了冀州的王家,才有后来的武陵源,沈姑娘不忍家乡的老百姓挨饿,在深州打了二百眼深水井,并帮着深州开渠引水,在深州种百里桃林,王记的铺子免费捐助青苗,让深州的老百姓耕种,又引导老百姓种植抗旱的庄稼,这才彻底解了深州大旱,如今深州可是好地方呢。”

拓跋烈不信的道:“整个深州的青苗?那是多少,怎可能都是武陵源捐的,岂不胡说。”

汉子道:“这样的大事哪能胡说,搁别人自然舍不得,那青苗背后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啊,可沈姑娘就舍得,所以,老百姓才说沈姑娘是活菩萨啊,不止如此,姑娘一早就知会了各地掌柜,只要闹灾,王记必须伸手,出钱出力,而且,我们王记做买卖最是公道,不然,你以为老百姓为什么对王记如此,但能有点儿人心的,谁不念王记的好,瞧见我们车头插的那个小旗子了不,比大齐最厉害的镖局还有用呢,只要插着这面旗子,从北胡到南蛮,都可畅通无阻。”

拓跋烈:“武陵源如此富有,如此得民心,皇上真不会猜忌吗?”

汉子笑道:“猜忌什么啊,说到底,都是一家子,如今的南蛮王是我们大齐的九王爷,而九王爷跟沈姑娘更如亲兄妹一般,南蛮王的郡主世子都叫我们姑娘一声姑姑呢,再说,我们王记的二小姐就要嫁给太子殿下了,瞧见没,这些车队都是给我们二小姐送嫁妆的,在总号汇总,先挑头一轮,再细细的挑,我们二小姐可是武陵源的宝贝,各地铺子的掌柜自然要把最好的东西送来了。”

正说着,听见前头车队吆喝了一声,车把式忙把烟袋锅子插在腰里,窜上车,一甩鞭子,跟着车队进城了。

古奇不禁咂舌:“这武陵源的什么沈姑娘真厉害,一个女流之辈竟能干出这么大事儿,而且,大齐皇帝也奇怪,这样的武陵源在眼皮子底下,竟然放心,尤其,骠骑将军军功在身,若要造反,岂不是太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