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家的大女儿接到自己家, 当自己的亲女儿抚养. 再比如,他叔叔家要买房子, 钱不够, 松妈知道后马上把家里仅有的两万块钱送上门去, 后来一直没让叔叔还.

松妈的口号就是: 都是一家人,有我一碗粥喝, 就不能让别人饿肚子,

松妈既然对亲戚们那么好, 那么以后修红和张松结婚后, 松妈是自己家人的修红, 一定会对修红千般, 万般的好…….

而听了张松的劝说, 修红对未来更加绝望, 她仿佛看见张松家就象一团乱麻, 而现在这团乱麻越来越大, 如果修红真的和张松结婚, 她的后半辈子就和这团乱麻扯不清楚了, 以后和修红一起生活的不仅仅只有张松, 还有他父母. 妹妹, 还可能有舅舅, 叔叔家, 以及张松的一切社会关系……

修红不敢想象这样的生活.

修红觉得自己进如了一个怪圈, 她从小到大, 看见母亲在修家几进几出,委曲求全, 看着修家人的脸色过日子. 为了讨好修家各色人而忘了自我. 她为母亲深深地悲哀. 也决不想在重复母亲的生活. 寻找未来的伴侣时, 她刻意以父亲作镜子, 寻找和父亲截然不同的人. 就是为了避免自己重复母亲的人生. 到头来, 却是和母亲类似的命运等着自己. 这不能不说是个讽刺. 张松家的人也许不会象修家的人那么张狂, 可是松妈决不仅仅是热情善良. 修红做不到母亲那样宽容, 那样贤惠, 那样忍辱负重. 她身上来自修家人的自私和傲慢是不可能让她去迎合他家的生活, 更不可能将自己的生活和一群不相干的人搅和在一起. 他们的未来只可能是灾难.

张松越来越不能理解修红. 原来的修红很随和, 很善解人意, 对他人生活没有太多的要求. 正是因为这样, 张松才对她和他家共同生活充满了信心. 他其实也明白修红和自己家人之间一点矛盾没有也是不可能的, 但是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既然以后都是一家人了, 修红也应该能包容他的家人. 一家人难道不应该是互相包容的吗. 何况自己家人又不是坏人, 和自己家人相处不是很难的事情. 而修红的表现得却很自私而且固执. 对他的家人一点都不能接受, 甚至连试一下都不愿意, 一点退让的余地都没有.

他们的分歧一直没有和解. 到了年底, 俩人都已经疲惫不堪, 又都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 俩人的关系似乎走到了瓶颈. 张松意识到修红的自私和自我, 以后不太可能成为他们张家贤惠的好媳妇. 自己虽然爱她, 但也不能为了爱情背叛曾经养育自己的父母. 修红也明白和张松继续. 那么就只能接受和他一家人长期共处的事实. 她可能做不到, 那么也就只有和张松分开了.

终于,在2005年的最后一天, 他们波澜不惊地结束他们三年的恋情,

恋情结束, 修红有一段伤心的日子. 这段日子过去以后, 又觉得是一种解脱, 起码不用再和“牛皮糖”有交际了. 伴随着解脱感的又有一种前途未仆的空虚.

谁都知道,在中国,女人的学位越高,找男朋友的范围就越窄. 过完年修红就要26岁了. 对单身女人来说, 这是一个尴尬的年龄.

如果修红能预测到和张松是这样的结局, 也许她就要重新计划她的人生了.

6 所谓家人(上)

二OO五年惨淡地过去了.

寒假到了, 学校已经放假十天了. 修红拖着不回家过年. 最好的理由就是要准备博士课题的开题.

修家人虽然不乏当官的, 做生意的. 但是做学问的只有修红一人. 修红大姑家的大表哥敏益, 表姐敏惠从小读书了了, 中学毕业后都是上的榆阳大学, 说起来是大学, 其实就是个大专. 二姑家的表哥文天虽然强一些, 上了本科, 不过是 省里的普通高校毕业. 只有修红考上了省里最好的大学C大, 然后读研究生, 现在又读了博士, 一路顺风地上到了学位的最高阶.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