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真以为他想哭吗,他也不想,没事谁会哭啊,既是哭定然是有内情啊。

有心解释两句,但谭盛礼不给他机会,踹开他,脸沉得能拧出水来,“滚。”

“父亲。”谭振兴难受得无以复加,“柴落在街上没挑出来。”

谭盛礼举起木棍又要揍人,谭振兴赶紧抱头跳起,点头哈腰道,“滚,这就滚。”说着,推开门像离弦的箭冲了出去。

谭盛礼:“……”

纵使能七步成诗出口成章又如何,遇到这样的子孙后人不被气死已算他命大,教他们撑起门户?恐怕还得继续往死里打。

谭盛礼下楼时,其余人在马车旁候着了,都知谭振兴挨了打,众人小心翼翼的,便是大丫头都乖巧许多,静静地趴在谭佩玉肩头,不哭不闹。

四人轮流赶车,刚好轮到谭振兴和谭振学,两人低眉顺目地牵着缰绳,眼观鼻鼻观心,完全不敢和谭盛礼对视,谭盛礼冷哼了声,拍着木棍,冷冰冰道,“走吧。”

谭振兴哭得眼红脸肿,想说点什么,又怕飞来横祸,胆战心惊地放好凳子,搀扶汪氏他们上马车,完了欲坐上去赶车离开,不料被谭盛礼叫住,“你和振学换换。”

直觉告诉他要出事,这不,马车刚驶出集市,谭盛礼问题就来了,“今天咱不讲课,来背诗,与秋意有关的都成。”

嘭,车轮碾住个碎石,谭振兴手抖了抖,差点掉下车,不知是不是他想多了,怎么感觉父亲是冲着他出的题呢。

背诗没什么难的,他从小就对诗词感兴趣,几岁就读完《盛唐诗文》和《大宋新词》,论底子,谭振业他们比自己差远了,他绝不是垫底的。

他挺了挺脊背,有这个自信。

“振业和生隐你们底子弱,听我和你大哥背。”

谭振兴:“……”他哪儿是谭盛礼的对手,谭盛礼吃过的盐比他吃过的米都多,他根本没有胜算。

“父亲…”

谭盛礼仿佛没听到似的,“输了就挨棍子,你自己好好想想。”

谭振兴:“……”

打他用不着找理由,谭振兴飙泪,“父亲,儿子知道错了。”

真知道错了,昨日进山砍柴谭振学就告诉他挨罚的原因了,不该仗着读过几本书就卖弄肚里的墨水,意不对境,张口就来,自以为学富五车,不过闹了场笑话罢了,他惭愧道,“父亲,儿子以后万不敢随口就背诗了,你给我次机会吧。”

“成,既是不想背诗就讲课吧。”

谭振兴松了口气,然而心还没落到实处,但听谭盛礼道,“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振兴,你说说这话为何意?”

谭振兴懵了,好端端地怎么考起经义来了,他哪儿知道什么意思啊,他绞尽脑汁地想了半晌,想得脊背直冒冷汗。

他不懂文章释义,以他心思判断,谭盛礼在翻旧账,先是作诗,接着就该提他不友爱兄弟背地数落他们坏话的事了,想通这点,他好像明白了点意思,惴惴不安道,“兄弟好像李树和桃树,有棵被虫咬,其他树也会遭殃。”暗示兄弟要互相依偎互相扶持,而他作为兄长却……

谭振兴不由得心生愧疚。

卖柴不是件容易事,他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诚恳地向谭振学他们赔罪,“二弟三弟,大哥昨日抱怨你们卖柴不肯带我,太不对了。”兄弟如手足,他怎么能以坏心揣测他们呢?

“大哥,没事。”谭振学根本没往心里去,从小一块长大,他知道大哥没有坏意。

把这件事说开,谭振兴心境开朗许多,接下来,谭盛礼又问了几个问题,顺着谭盛礼意有所指的心思,谭振兴的回答可圈可点,到最后,用不着谭盛礼揍他,他自己都想扇自己两耳光,丢脸,太丢脸了。

万万没想到他在街上手足无措时父亲就在人群里站着,那岂不是将他狼狈无助的情形全看了去?

他就知道,掉头回去该把柴卖了的,不就送去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