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2 / 3)

读书人在哪儿都要读书,如果因为蜡烛用得多就另收钱,岂不明摆着将读书人往外撵吗?他恶狠狠瞪了眼妻子,示意她别再多嘴。

宁欺白须翁莫欺少年穷,谭家几人定能高中的,这会得罪人,以后就等着哭吧。

谭盛礼是真不好意思,等晌午几个孩子回来,他与谭振业道,“下午你和振兴再去北街看看宅子,天气冷了,早点把宅子定下来吧。”再住下去,恐怕店小二就该向他们甩脸色了。

“父亲,再等等吧。”

宅子已经看好了,就是价格略贵,谭振业觉得能再便宜点,卖家是换新宅子卖旧宅的,不缺钱,而他们则不同,全家这么多人,每人吃碗面都得不少钱,能便宜几两是几两,他都打算好了,傍晚再去北街转转,故意露出想买其他宅子的意思,卖家看了肯定着急,没准就便宜几两卖给他们了。

谭盛礼没有再说什么,等到天黑,谭盛礼早早就提醒他们去柴房歇息,搞得几人莫名奇妙,功课重,不到子时他们是不睡的,突然睡这么早,几人诚惶诚恐。

“睡吧,搬到新宅再说。”

柴房被他们收拾得干干净净,且和老人相处和睦,老人年轻时读过两本书,妻子是秀才的独女,为了培养儿子成材,他们夫妻俩省吃俭用地供儿子读书,哪怕妻子病重都舍不得花钱治病,害怕花完钱就没钱给儿子买书,老人如今回想起来,都觉得妻子的病是拖出来的,如果开始就找大夫医治,没准就不会英年早逝。

妻子要还活着,他就不会丢不下地里的活而不送儿子进城了,这样儿子就不会失踪。

熟悉后,老人变得爱念叨,随口也会问谭盛礼家里的事,都是老人,彼此没那么多戒心,谭盛礼也会和老人聊聊谭家的糟心事,儿子如何不孝,闺女如何懂事,连孙女都比儿子强。

说到后边,老人反过来安慰他,“儿孙自有儿孙福,我看你几个孩子都很孝顺,你啊,往后等着享福吧。”

谭盛礼苦笑,真要享福就不会死不瞑目了,他摆手,“我也不指望享福了,就盼他们端正品行好好做人吧。”无论做不做官,品行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要是心术不正,再大的家业都没用。

长辈聊天晚辈是插不进去话的,谭振兴不知父亲为何对他们成见这般大,这几个月以来,他们对他是言听计从,谭盛礼要他们往东他们绝不敢往西,怎么就比不上大丫头了?即使心有哀怨,没人敢说话,只想用功读书,期盼他日父亲能以他们为荣。

于是,不到两天他们就把宅子的事情解决了,且用低七两的价格买的,虽说过程不太光明磊落,但节省了七两银子,谭振兴不得不佩服谭振业聪明,换作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到这种办法的,原本想回客栈好好告诉谭盛礼买还宅子的始末,谁知谭振业不让,还说被谭盛礼知道后会挨打。

谭振兴想了想,父亲这辈子没耍过小手段,更没占过人便宜,这件事传到他耳朵里没准真讨不着好,因此捂紧嘴半个字都没说。

宅子在北街某条巷子的最里边,不大,但五脏俱全,院子里有株桂花树,树光秃秃的,树旁有口井,井水酣甜,格局和谭家老宅的格局差不多,南边上房有堂屋书房正房,东西各两间厢房,北边是灶房茅厕柴房,谭振业是照着家里情况挑的,住人完全没问题。

谭盛礼是长辈,自是住正房,谭振兴和汪氏住东厢上房,谭振业住东厢下房,而谭佩玉她们则住西厢房。

房子里家具摆设都有,用不着打新的,打扫干净房间搬进来即可。

巷子不宽不窄,仅够辆马车通过,搬家这天,周围邻里都在门口窥视,好奇地打量着他们,这边住的不是什么富裕人家,买得起马车的少之又少,谭家搬家就是两辆马车,不怪他们好奇了,尤其是那些老妇人,伸着脖子往外边看,眼睛晶亮晶亮的,尤其看对方提着糕点过来,眼神更是明亮,争先恐后的打听他们是哪里人,搬来城里做什么的。

“我们是桐梓县人,进城科考的……”谭振业着重说了几人科考的事,略过其他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