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他们院之前没少报道农学院的二三事,只不准农学院在行善的同时还立了一个“不接应新闻院学生”规定?
正胡思乱想着,女人脸上突然绽放出一个大大的笑容,上前与他们握手道:“欢迎欢迎,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我们现在就等着新闻学院的学生加入呢!你们平时不是喜欢找素材吗!巧了真是,我这儿开门就有!”
“我们住的地方里面有几个不服从管教的。”
“你们摄像机能24小时开着录制不?”
“让全国人民记住他们的嘴脸。”
学委、张大、苏二、冯三、赵四:“……”
热情地表达诉求后,女人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原来是农学院读博的师姐,叫范思麦。
对方听闻他们此行是想拍摄校园关于末世逆境生存的纪录片,分分钟就表达了自己的支持,并为他们介绍起周边环境来。
“哦,这土堆学校后山挖的,没直接拆楼。”
“那两个挖掘机……你们知道咱们学校隔壁是职业技术学校吧?离北门近,过来投奔我们的。”
新闻院五人咋舌,再次聚焦镜头,给了个特写。
开着挖掘机来投奔,这波操作是新鲜啊。
赵四又觉得哪里不对:“等等,他们学校不是有那什么厨师专业吗?吃的竟然不够?”
范思麦神情微黯,轻叹了口气:“他们那边的情况比我们这儿复杂很多,学生争夺资源,自相残杀,现在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沦陷了……”
范思麦带新闻院五人参观完猪舍、鸡舍、果园、大棚,拍摄了足够多的素材,这才带他们来到其余学生所在的聚集地。
建筑大厅能容纳百余人,以农学院原住民为主,这群人在丧尸爆发的第一天,听到广播说要找一个有水源、有食物的地方,就瞄准了自家学院。
最后也是由他们作为第一批主力战队,打造出眼前这样一个“避难所”,不断完善周边防御设施,接应外院子弟进来。
此外,躲进这里的还有不少文学院、外语学院、金融学院的学生,以及七八个从隔壁职业技术学院逃难过来的工科学生。
新闻院五人在外闯荡以来,还是头一回见到那么多专业的学生齐聚一堂,两只眼睛几乎要放出光来。
范思麦笑道:“晚饭大概还要一个小时才能准备好,你们可以四处逛逛,看有没有什么想要采访的学生,随你们安排。”
“好的好的,辛苦学姐。”
新闻院五人连道几声谢,便按捺不住兴奋地将目光瞄向了四周。
隔壁技校过来的几个学生坐在角落,估计是惦着自己外校的尴尬身份,一直都很小心翼翼,但也能感受得出来有在努力跟所有人打好交道。即便面对新闻院五人的摄像头有些尴尬不自然,但还是竭力使自己适应镜头,有问有答。
“这个门?啊……我们焊的,嗯嗯不难不难,我们经常做。桌子椅子也是。”
“挖掘机遇到坡怎么办?哦哦这个都好解决的,开熟练就好了,我们抢到挖掘机后,就马上开过来了。”
张大咋舌:“学院的参差这时候是体现出来了哈。”
赵四也满是羡慕:“咱们专业咋就没有教点在末日实用的技巧和本领呢。”
不远处英语学院的同学幽幽看来:“这是在点我吗?”
哲学院的人跟上阵型:“这是在点我吗?”
张大:“……”
英语院的同学还推了推边上文学院的:“你怎么不说话,点咱们呢。”
文学院女生深沉脸,沉默五秒后,她才开口道:“我本来想引用鲁迅说的,‘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但感觉他说得挺对的。”
哲学院女生叹气:“谁说不是呢,大一大二背了那么多书,还觉得自己就是黑格尔在世,到头来也就只记得笛卡尔的一句‘我思故我在’。”
其他人:“还好吧,我都感觉你们哲学系的情绪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