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股票这东西,你想买的话可以买一些,但不用一次买这么多吧?”
这要是出了问题,那多钱岂不是都打了水漂。
只有宋长峰,知道妻子依仗的是什么,坚定支持。
他的工资,哪怕他级别再高,那也是有数的。
家里的生活条件提升改善,都靠的是妻子挣钱。
再说了他也知道她不是无的放矢,当然要大力支持。
因为赵如玉要购入的股票数额太多,还从有些人手里收购了。
这也让比较关心她消息的卫菁菁知道。
卫菁菁就在家冷嘲热讽起来。
“运气好多挣了几个钱,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我倒要看看她这次能赔多惨。”
陈金栋也盼着赵如玉倒霉呢,他还存着某些阴暗心思,想着赵如玉落魄了,自己也许就又有了机会接近她和“挽救”她。
赵如玉要知道他怎么想的,恐怕都要恶心吐了。
她需要这渣男挽救?
他比起自家老男人差了十万八千里,她又不是眼瞎。
赵如玉买股票的事情,家里孩子们也知道了。
小军暗戳戳用积攒的零花钱也买了一些。
小红知道后同样拜托弟弟帮自己买了。
小军是相信赵如玉这个妈,小红则是觉得自己要用行动表达支持。
赵如玉知晓后感动之余还有些哭笑不得。
总之,不会两个孩子亏了零花钱就是。
这股票刚开始还一片冷清无人理会呢,慢慢的就变得抢手起来。
只是当大多数人都想买入的时候,才发现,市面上已经没有可买的了。
赵如玉在家偷乐,坐等数钱。
第二百五十三章 发现孙招男,走私
1987年,国家又发行了四只股票,买卖必须要去沪市工商银行西康路的101号柜台。
比起84年那会发行的“深发展”,这一次股票刚有可以买卖的消息,柜台前便挤满了人。
就跟不要钱似的。
刚改革开放那几年,很多人还战战兢兢地什么都不敢做,生怕风向一变,自己就跌入深渊。
可随着下海经商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许多以前看不上的没多少文化的人都通过折腾成了万元户发家致富。
这就让人眼红不已了。
市面上甚至还流传着“造火箭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赵如玉这几年着实没少赚。
她一直都没投资办厂搞实业。
主要是前些年国内私营企业虽然开始冒头,可还是国营企业占着主体大头。
再加上一些外资,海外华侨华人的投资涌入,不管是政策还是营商环境都狠混乱。
还有计划内外两种价格,她这人嫌麻烦嫌累,又更轻松地赚钱路子,就没搞这些。
她还是想着让自己的实力更强大一些,再投资进入国内某些行业,帮着其发展壮大。
她现在挣得那些人,在个人眼里看着很多,但真要搞企业,真的一点都不算多。
随随便便一套进口生产设备,可能就大几百万上千万的,也许还要动用外汇。
这年头外汇国营大厂都争抢不过来,哪里能轻易轮得找私人民营企业。
所以她依旧处在积攒财富悄悄壮大的过程中。
84年开始买深发展后,她的财富就一直在增加。
等到87年四只股票面市,她直接就砸进去两千万资金。
就算她一向低调,这一次的出手,还是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
甚至在买股的圈子里,都有人吹捧粉她了。
之前小红小军两个孩子拿出积攒的零花钱跟着她买股,也赚了不少。
两孩子在大学的生活都过得很精彩。
小红经常参加学校各种社团,还当了学生会干部
等到85年一毕业就进入国家外